2015年冬至天气_2015冬至是哪一天
1.冬至当天的天气有什么说法
2.“一年雨水看冬至”,今年雨雪多不多?看冬至表现预测一年降水
冬至当天的天气有什么说法
冬至当天的天气说法如下:
1、冬至晴,过年雨:意思是说如果冬至那天天气晴朗,那么过年的时候可能会下雨。
2、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这里的“黑”指的是下雨。意思是说如果冬至那天天气阴雨,那么过年的时候天气会晴朗;反之,如果冬至晴朗,过年时可能会下雨。
3、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这句话表达的是冬至的气温可以预示接下来几个月的天气情况。如果冬至暖和,那么寒冷的天气可能会持续到次年三月;如果冬至冷,那么来年春天可能会较早变暖。
4、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如果冬至那天北风很强,那么可能会出现霜冻天气,需要做好防寒防冻的准备。
5、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这句话描述的是一种气候现象,即冬至时的降雪可能会影响到夏季的水文情况。
6、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后悔没有火炉:这句话根据冬至在农历月份中的位置,预测了冬季的寒冷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说法和谚语往往基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地区。随着现代气象预报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天气的预测更加准确,但这些传统的说法依然在民间流传,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传统习俗的尊重。
冬至的由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被认为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到23日之间。周朝建立以后,周公派专家拿着一根八尺长的土圭去测全国的中心,在测量之后,他们把影子最长的这一天定为冬至,最短的这一天定为夏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2月21到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大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一年雨水看冬至”,今年雨雪多不多?看冬至表现预测一年降水
冬至,是我国24节气之一,和其他节气比起来,冬至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因为这时已经接近一年的尾声,马上就要迎来新的一年了。
另外,对于农民来说,他们也会根据冬至这一天的天气,来判断下一年的雨水是否充足,甚至有了“一年雨水看冬至”的说法,那么这句话真的准确吗?
一年雨水看冬至
“一年雨水看冬至”,这句话的意思是,明年的降水量大不大,主要看冬至这一天的天气情况,如果冬至这天的下雨或者下雪的话,那么第二年的雨水量就会比较充足。
如果冬至这一天完全没变天的话,那第二年的雨水可能就会比较少。
在古代,当时的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人们也没有专门用来预测天气的仪器,不像今天我们还可以收看天气预报。
农民本来就是要靠天吃饭的,下一年的气温,降水量对他们来说都非常的重要。
为了可以做出判断,不少农民开始根据时间和节气来寻找其中的规律,并且依照规律来为下一年的耕种做准备。
但是,这些所谓的“谚语”其实并不准确,就算是通过精密仪器测出来的天气预报,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更何况这些“一刀切”的谚语呢。
再加上最近几年因为环境污染导致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可能刚刚天气还很好,没过一会儿就开始下起了大雨,这都是经常发生的。
不过,古时候的经济发展本身就比较落后,而且农民的数量又很多,大家只能依靠耕种来维持生活,所以这些在今天看上去并不准确的谚语,也成为了农民们唯一的“依靠”,一旦出现和谚语不符合的地方,农民们只会感叹当今的统治者不贤明,才导致了上天“迁怒”于他们。
二.冬至无雨一冬晴,冬至有雨连九天
除了“一年雨水看冬至”之外,还有很多的谚语都和冬至相关。
例如这句“冬至无雨一冬晴,冬至有雨连九天”,具体的意思是,如果冬至不下雨的话,那么一整个冬天基本都不会有雨水,如果冬至这天有雨的话,那么这场雨一般会连着下好几天,也就代表着冬天的雨水比较充足。
和“一年雨水看冬至”一样,这句谚语说的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我们发现很多谚语之间的逻辑存在特别明显的矛盾性,例如另外一句“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有雨过年晴”,就和“冬至无雨一冬晴,冬至有雨连九天”相矛盾。
前者说的是冬至不下雨的话,春节的时候就会下雨,而春节其实也算是在冬季。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呢?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广,不同地区的气候也有所不同,例如南方和北方的季节就有特别大的差距。
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总结气候情况时,就会总结出不同的谚语。
在古代,因为信息传递速度慢,北方的人一般是不会听闻南方地区的谚语的,所以当时人们不会觉得矛盾,但是到了今天,我们这把这些谚语放在一块看,就会发现句子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
三.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
难道所有关于冬至的俗语都没有一定科学道理吗?并不是这样的。
“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这句话主要表达的是,如果到了冬至,冬天都没有降水的话,那么到了下一年的夏天,有很大的几率降水也不会很多。
我们知道,季节变化是有规律的,夏天雨水就比较多,而冬季气温就比较低。
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照射较少,天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寒冷,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雪,冬至的到来,说明已经进行深冬,这段时间降雨降雪的可能性很高,如果没下雪,就意味着天气还不够寒冷,等到了来年春天,就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
直到夏天快来临的时候,天气才会慢慢暖起来。
与此同时,夏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降雨将多,这是因为太阳光的直接照射,让地表的水源蒸发成气体凝结成云,最后再转变为雨水。
可是一旦出现“倒春寒”,那么夏季的气温也就不会特别高,雨水也自然会变少。
所以说,“冬至无雨”不仅会影响到下一年春天的气温,还会影响到夏季的降水,这句话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总结:其实这些和气候相关的俗语,不管它们有没有科学道理,它们都无法准确的预测天气。
只不过直到今天,这些谚语依旧是一些农民的“依靠”,它们也确实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