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新媒体相关资料

2.潍坊万声 915161 WS 10628600

3.媒体平台账号做不起来?新媒体运营攻略送上

4.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的下辖部门

求新媒体相关资料

中国天气融媒体中心招标_中国天气融媒体中心招标信息

内容摘要:

关键词:新媒体 传统电视 广告

电视台生存基础靠得是广告,(业内流行这样一句话:导向是生命线,广告是生存线)而广告经营的好坏依赖于电视台节目的覆盖率和收视率的高低。为此,长期以来,电视人为提搞这两个参数而在不懈地努力着。可是,人们发现,近一个时期以来,电视台的这两个参数正受到冲击,尽管电视人工作十分努力,但是,电视台的受众正在日趋分流,节目收视率正在下滑,广告份额也在减少。原因在哪里?在我们业内,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电视媒体自身的“双规”,因素造成的,所谓“双规”,就是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的收看方式。研究媒体发展的人士则认为:是一种新媒体的 “两任”特性造成的,所谓“两任”,就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看的方式。而我以为,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兼二有之。一方面传统电视媒体“双规”的收看方式,束缚了受众自由选择节目的权力,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两任”收看的方式却满足了受众自由选择节目的欲望。可见,正是这种新媒体的出现,顺应都市生活形态变化,迎合了受众对媒体的需求,从而分流了传统媒体受众,造成电视台节目收视率下降,同时,吸引了广告主,造成投放电视台的广告份额在减少。在南京,我们对一些接触过新媒体的市民进行问卷“你对新媒体印象怎样?答案是:有个性,选择性大”,近65%的被访者愿意为享受新媒体付费。我们对一些广告主进行问卷,其中,一些广告主表示,“明年(也就是2007年)要减少对电视台广告的投放量,转而考虑投放在新媒体上。当问及为何时?答案是:新媒体针对用户(也就是受众)性强、到达率高”一些广告经营者还告诉我,“十几年来,企业向消费者传递营销信息的最佳途径是,在电视节目中插播广告。但是现在,企业在电视节目中插播广告的兴趣日趋减少,传统方式的广告宣传效果正在衰退。” 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调查显示,新媒体的广告收入虽然目前只占中国广告营业额的2%,但是,年增长率为30%。

我们发现,今天的中国,正在以较快的速度演绎着新媒体带来的的奇迹。在一些地方,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传统电视业界,对新媒体的出现,发出“狼来了”的惊呼。并指出传统电视的广告市场正面临着由繁荣转向低迷的威胁,而新媒体将加速这一转变过程。

那么,新媒体是怎样一种传播载体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种现象:(这是郭炜华在他的《新媒体调研报告:形态、状态、业态》文章中列举的一个例子,很形象。)他说“在上海,早上出门,你的手机会接受到一些根据你事先定制的消息,告诉你今天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提醒你应该穿什么衣服,是不是要带伞,最好选择什么样的出行方式和路线;

然后,在公共汽车上,你会通过车内的电视看完早间的电视新闻,还能看到滚动播放的广告、MTV和图文信息;

换乘地铁,你可以在站台上看到有天气预报、上下车次信息以及新闻、广告和其他节目的图文电视;在车厢内,还有结合沿途站点信息、广告等内容的视频节目;

走出地铁,如果还需要换乘出租车,那么在车上你还可能看到车载录像或其他类型的移动多媒体节目;

下车后,你迎面是大厦门头上的电子屏幕,也许在播放文字信息,也许在转播电视台节目;

进入大厦,电梯口或者电梯内,你会看到大楼物业提供的闭路信号,或者在播放文字信息、或者播放视频节目和广告;

到办公室坐下,打开电脑,你在浏览新闻网站信息时(这种信息既有可能是文字,也有可能是图画、声音和图象),电脑上的QQ或者MSN会发出“嘟嘟”的声音,有人通报说世界的某个角落发生了一次爆炸事件,你赶紧点击好几个新闻网站,顺带着,把自己用手机拍摄的照片或者录像放到自己的博客里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晚上回到家里,面对数十个nvo点播节目和上百个数字电视频道,让你难以作出选择。

这种情景描述上海有,南京也正在发生。我想,其他地方不久也将会发生。这里,我引用郭炜华先生所举的例子,目的是想让大家对新媒体留下初步的印象。想告诉大家,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新兴的媒体出现。这里所说的“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尤其是电视媒体)而言的。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也就是受众)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信息和娱乐服务,以此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传播形式。从内容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象;(这点,与传统电视媒体有共同之处)从过程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这点,与传统电视媒体有不同之处)。这样,原有的以材质、样式、符号系统等物理形态,对媒介所进行的分类和定义,已经不再适用,“媒介”这个概念的外延已经大大扩展。据国家广电总局视听新媒体研究所负责人介绍:“目前有七类新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产生影响:1是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2是有线数字电视;3是IPTV,狭义上指的是基于TV终端的;4是网络广播;5是网络电视, 6是手机电视;7是楼宇电视。其中,对电视台广告产生较大影响的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数字电视和楼宇电视。作为新媒体,一般来说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可以承载原来传统媒体(这里主要指电视台)能承载的各种形式,(像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另外一方面应该说是与受众具有互动性。它们或者是收视终端与传统的电视机不同(个人电脑或手机),或者是节目传输的载体与传统电视不同(互联网),或者是收看节目的形式与传统的居家收视不同(如在各种移动的交通工具上)。从一些地域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新媒体正在对我们的媒体环境、文化环境,乃至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着影响。其中的优势正在凸显。

那么,新媒体的优势何在呢?(这里列举几个新媒体来说明)

1、网络电视。

什么是网络电视?就是利用有线电视网或者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网络为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式视频节目服务的新型电视传播媒介。也就是说,网络电视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用户使用的时候既可以通过加装IP机顶盒的电视机,也可以通过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

网络电视的最大优点是:

节目交换平台可以提供交互式和个性化的节目,可以使网络电视的用户拥有高度灵活的时间选择和内容选择空间;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

2、手机电视。

什么是手机电视?就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作为电视节目接收终端的新型电视传播媒介。

手机电视的最大优点是:

它的节目包括电视、广播、网页和游戏,用户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收看,随处收看,随意收看,被称为装在口袋里的电视机,也被称为“零距离亲密接触的流媒体”,是继家庭电视机和电脑之后的“第三块”影像屏幕。

3、移动电视

什么是移动电视?就是可在移动状态中收看的电视,是全新概念的信息型移动户外数字电视传媒。它采用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通过无线发射、地面接收的方法进行电视节目传播,用户可以在任何安装了接收装置的巴士、轮渡、轨道交通等移动载体中收看到DVD般清晰的移动电视画面(当然也能在非移动的情况下接收)。

移动电视的最大优点是:

用户可以在时速120公里甚至更高速度的运动状态下接收电视信号,并且接收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做到图像稳定,色彩逼真,画面清晰。

4、 数字电视

什么是数字电视?从技术特征讲,是指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收的全过程都采用数字技术。与原来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有高清晰的电视画面,可与DVD相媲美;有优质的音响效果,由于采用了数字技术,使得数字电视的伴音更趋逼真;有抗干扰功能,数字电视受其它电器的干扰很小,因此画面稳定,扩展功能多,可增加上网、点播等。

数字电视的最大优点是:

数字化以后的电视信号占用网络带宽资源大大减少,使目前线路的传输能力由原来几十套扩展为几百套。向用户提供的数字电视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另外,数字电视还可以开设增值服务,可以分成更多更细的专业频道,如汽车、房产、MTV、体育、音乐、电视剧频道等。一方面,在模拟时代的电视“受众”到了数字时代有了自己的主动选择权,可以点播自己喜欢看的节目内容,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能被动接受;另一方面,由于有存储功能,看电视用不着再“赶点儿”了,可像电脑一样进行文字录入、上网浏览、收发邮件、电视购物、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股票交易、信息咨询等。它改变了图像、文字等信息的生产、传播、交换和消费的方式,使信息传播从单向单一形态向双向多元化形态转变、从资源垄断向资源共享转变。

从以上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新媒体的优势体现在它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尤其是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媒体,他们充分调动了受众的积极性,实现了一对一传播的模式,让受众在这种互动体验中获得更深刻的品牌认知。

那么,新媒体有哪些共同特点呢?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具体讲:

1.媒体个性化突出

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手中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不同。

2.受众选择性增多

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节目的投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这就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可以自由阅读,可以放大信息。

表现形式多样

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机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储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易检索性”的特点:可以随时存储内容,查找以前内容和相关内容非常方便。

信息发布实时

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新媒体与用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呈现内容,可以轻松地实现24小时在线。

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

由此可见,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最大的本质区别在于:

传播状态的区别:由传统媒体的一点对多点型,变为新媒体的多点对多点型。

主导状态的区别:由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变为新媒体的受众主导型。

受众状态的区别:由传统媒体的普通大众型,变为新媒体的细分受众型。

那么,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电视广告业有哪些影响呢?

在分析新媒体特点以后,我们发现新媒体的发展正在以受众生活方式的变化为导向,把广告植入人们的生活轨迹,这种根植于生活形态与需求的媒体,将具有更大的生命力。它对传统电视广告业将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新媒体对受众分流的影响

最近,我们对南京2000人的抽样调查表明,新媒体出现后,被访人中,18%的人少看电视了,25%的人少看杂志了,11%的人少听广播了,15%的人少看报纸了,新媒体的受众开始增多,电视观众开始分流。而且年轻一代在资讯获得方面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等新媒体,传统媒体受众正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调查表明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了解大事以报纸为主;50年代至70年代,报纸、广播各分天下;80年代以后,主角由电视媒体来担当;目前,由于新媒体发布新闻要比电视发布新闻速度快、成本低,冲击电视新闻的情况就不可避免了,最终导致受众对媒体偏好发生改变。新的传播状态使传统媒体的“大众”正在逐渐变为“小众”。

2.新媒体对广告业主的影响

随着消费市场供给的饱和竞争的加剧,广告主越来越强调市场的细分以及与目标消费者的有效沟通,同时,广告主 也越来越重视针对消费者有效传播途径和到达率。而新媒体在这方面却能满足广告主的要求。一方面,它能针对目标消费者(也就是受众)实施宣传,到达率高,另一方面,能与消费者(受众)深度沟通和互动,例如 :楼宇电视、卖场电视,广告主利用消费者(受众)在封闭的特殊空间,和无可选择性的情况下,让广告的信息接受表现出较为强烈的迫使性,通过服务不同的客户,让广告主精确地击中所想要的目标受众,使效果最大化,充分降低广告主传播的成本。再就是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这些新媒体也能做到一对一营销,也是能让广告主,做到有效覆盖。这种高性价比的广告效果,对于广告主而言,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在南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新媒体愈来愈受到广告主的重视。“出售信息——换回注意力——向广告主出售——产生利润”这种传统媒体的经营模式正受到新媒体的挑战。广告市场份额正受到新媒体的分割,盈利模式正受到新媒体的的改变。

3.新媒体对广告市场的影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经营方式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存在着同质化。在服务方式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也相同,盈利模式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差无几,还是靠内容吸引受众的“眼球”然后将“眼球”出售给广告主。以上三种方式直接分割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广告市场,直接影响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原有利益格局。其次,新媒体跨越了传统媒体的形态壁垒和行政边界,以纯粹信息和纯粹商业的姿态,形成了跨媒体传播和跨行政区域传播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了媒体间的市场竞争。据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广告市场出现巨大拐点: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增长放缓,甚至部分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互联网、楼宇电视等新媒体广告收入一路高扬,2006年广告投放新媒体趋势继续加强。这些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广告主的传统的传播概念,无疑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广告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4.新媒体对管理模式的影响

目前,电视媒体是受国家垄断的,政府主管部门对其有强制性,广告内容和播出长度都受到严格的控制。而新媒体在这方面却没有相应的规章制约,其广告内容和播出长度可以任其发挥。另外,新媒体的管理机制相对模糊,商业化门槛则相对较低,使得几乎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媒体的一分子。必须看到,目前的新媒体热潮,是由投资商、技术开发商、设备生产商、信息传播运营商、内容生产商和广告商一起参与的“市场共谋”。投资商需要新经济的概念刺激资本市场的活跃;技术开发商和设备生产商要通过新技术的商业化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来获取市场空间;信息传播运营商要穿越行业壁垒和制度边界来扩大经营内容,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内容提供商则要突破传播媒介的限制,扩大产品分销的渠道和增加市场议价的能力。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刺激和满足消费者接受和发送信息的市场需求来开展的。 这些情况都将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的管理机制和机构带来影响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呢?

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使得网络运营商开始思考与新媒体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和战略定位,还吸引了国际投资界对它的关注,传统电视业界目前能够看到的前景有二点:一是做内容提供运营商;二是做网络运营商。我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充分利用电视媒体优势 提升节目质量

电视媒体当务之急是练好内功,在提高视频节目的市场竞争力上下功夫,要改变节目现行的生产方式,从受众出发,增强节目与受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打造强势内容,注重节目创新,并注意与广告传播要求相结合,尽快产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并且受到观众喜欢的产品;要加强节目包装和营销,进一步提高节目收视率和节目美誉度,同时要与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做好跨媒体的整合营销,聚集优势资源,尽快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积极发展新媒体业务,打造跨媒体综合平台

传统电视媒体必须采取多媒体战略,(尤其是地方传统电视媒体)在巩固现有阵地的同时进军新媒体,建立起自己的新媒体平台,把传统的价值链与互连网、手机等新媒体整合,将电视的影响力平移过去,在这些新的平台上创造二轮、三轮的价值。要发挥传统电视媒体在节目内容、品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与新媒体有效结合,使很多新利润以最快的速度产生。这样做,不仅对传统电视媒节目的收视有帮助,并且有利于节目在新媒体中二度利用,能创造更多的盈利模式,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做到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使其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这也是传统电视媒体变被动为主动的有效途径。我们都应该记住这样一句话:聪明的商人都知道不把鸡蛋放入一个篮子里。

推广数字电视增值服务,提高网络运营效益

一般来讲,地方台的广电网络与电视台合二为一,如果是这样的话,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后,电视媒体应该大大推广数字电视的增值业务。如互动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政务信息、票务信息等业务。同时要针对广电网络在市场运营方面的劣势,着力学习电信运营商的市场运作和商业推广模式,使用户树立起用电视上网而不是在电脑上看电视的概念。从而将收益都进入电视媒体自己的口袋里。

如今传统的电视广告行业虽然不会在一夜之间迅速崩溃,但是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样一成不变就可以坐等赢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可否认,目前传统媒体仍是主流,新媒体还处于边缘发展状态。但是新媒体的强大生命力,未来将会演变成传媒业的重要力量,将严重威胁到原有主流传播渠道的权威地位。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媒体亦不例外。面对这样的变局,作为传统电视媒体,它的传播状态、经营业态和生存形态必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新媒体的发展,正成为一个地区综合实力中,最活跃的有机组成,对此我们不能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忽略了新媒体,我们就有可能没饭吃,相反,如果抓住了这个机会,把握好这把双刃剑,也许传统电视媒体就会获得进一步发展,这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机会。

面对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只要以与时俱进的积极姿态,按照科学的发展观,探索规律,寻求对策,就能在新一轮媒体变局中取得综合优势。

最后,在这里,我想借用上海文广新闻集团掌门人黎瑞刚常举的“柯达公司”例子,来结束我今天的发言。他说“现在已经很少看到柯达做广告了,为什么?因为很多人都用数码照像机,就是这么一个变化,当时柯达公司没有关注,认为“数码成相技术,没有我的好”,没想到短短几年的工夫,柯达胶片已经无人问津,甚至柯达公司有一度被美国的证券交易所摘牌,这么一个“百年老店”,就因为忽略了新技术的变革所带来的产业的影响,而被市场无形地淘汰了,”说这个例子是想提醒大家,我们要居安思危。新技术引发的变局,无论对于柯达这个的公司,还是对我们电视这样的行业来讲,都不能忽略。在新技术日新月异、风险投资竞相涌入的今天,只有主动向新媒体进军,抢占先机,才能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庆幸的是一些电视台已经开始行动了。(作者单位:南京广电集团)

潍坊万声 915161 WS 10628600

万声通讯实业有限公司于1993年1月成立,是一家专注于呼叫中心外包应用和管理运营领域的服务提供商,秉承14年的客户关系管理服务运营经验,万声公司的愿景是成为一个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具备极高性价比的,和业内领先的Contact Center咨询服务提供商,以帮助我们的客户创造更好的商业价值。

中国企事业客户服务中心介绍

由万声公司联合电信运营商建立的“中国企事业客户服务中心”, 提供了与企业连为一体的完整的客户服务中心平台。企业无需自建,租用平台就可建立自己的客户服务中心, 客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如电话、传真、Web/WAP、Email等拨入到一个企业的呼叫中心系统中,根据语音提示,进入到不同的子系统,完成数据查询,获取传真,与人工座席交流等服务。而客户的每次呼入操作,呼叫中心系统完全记录下来,通过统计分析,为企业的服务、决策提供直接的帮助。

万声通讯呼叫中心技术平台

万声通讯的专家开发并管理着一套基于高端、高可扩展性的呼叫中心技术系统平台,我们的平台采用美国Interactive Intelligence 公司的被誉为全世界第一领导品牌的客户互动中心系统(CIC),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融合通讯。在网络融合方面,CIC系统全面支持多媒体接入。在业务应用方面,它融合所有呼叫中心需要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代表最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先进的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可以为我们的客户迅速有效地构建融合通讯时代的呼叫中心外包服务解决方案。

万声通讯呼叫中心运营规模

万声通讯已建立全国的基于分布式的呼叫中心运营平台,使坐席数量达到九百余个,并实现呼叫中心外包业务的跨地区经营。我们的总部拥有5500平米运营面积的呼叫中心,座席规模数量达到800余个。我们的广西分公司拥有超过200个座席的呼叫中心。万声通讯专业的客户服务人员服务于全国范围内的客户,我们考虑到南北方地域文化及其它差异,在山东省和广西等地拥有多个呼叫中心运营平台,可以满足南北方客户的不同需求。

万声通讯的服务支持

万声通讯以一站式服务方式提供呼叫中心外包服务解决方案。我们在整个外包项目的规划-实施-运行的周期中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从方案的设计到实施直到持续的扩展和支持。万声通讯为客户提供7x24小时的外包项目运营监控和管理,使客户能把所有注意力放在他们的核心业务上。

手机杂志

手机杂志是面向手机用户推出的一种短信类定制业务,系统每天向用户发送短消息。现有新闻、体育、财经、天气、娱乐、教育、**、健康、时尚、生活等十大板块一百余个服务栏目,该业务快捷、医用、随时随地可以使用的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

新华短信

新华短信由新华社与万声公司合作,向工作用户推出的新闻类信息定制服务品牌,定位于对新闻要求更高、更加细分俄的用户群体,新华短信现已开通40多个细分栏目,每天通过短消息形式给用户发送信息,满足了党政机企事业单位和对新闻敏感的用户的要求。

彩信杂志

“彩信杂志”是针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G网用户开发的彩信定制类业务,使用先进的MMS技术,使信息具备了文字、、声音、动漫等多种表达形式,表现力更强,内容更丰富,单条信息容量也达到50K左右,一条彩信就能涵盖新闻、娱乐、体育、时尚等诸多方面,更加符合手机第五媒体的特征。而用户可以象以往接收短信一样收取彩信,符合用户使用习惯,使该业务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

CP信息托播中心

万声公司作为业务集成商(SI)向行业信息提供商(CP)提供的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托播中心是连接CP与会员的高效率沟通桥梁,增强了CP与会员之间的信息互动,提升了服务水平,密切了客户关系。降低了服务成本,必将成为未来行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服务对象

行政机构

政府 、工商、税务、公安、交通、物价、市政、海关、政府招标、各行业协会、社团

公共事业

银行、证券、保险、煤气、电力、医院、学校、人才市场、民航、物流、商业会员、咨询机构、社区物业、媒体

媒体平台账号做不起来?新媒体运营攻略送上

未来媒体号的发展将呈现出账号矩阵化、赛道垂直化、网红IP化以及运营MCN化四大特点。9月27日,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天津市广播电视局、河北省广播电视局指导,中国(京津冀)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主办的“京津冀媒体融合系列交流活动”之一——“京津冀媒体号运营策略”交流对接会成功举办,京津冀各级媒体与新媒体平台之间开展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本次会议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推动新媒体平台赋能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媒体平台账号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打通广电媒体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渠道。会议以线上参与为主要形式,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七十多家媒体机构代表与央视频、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代表以及数据权威机构央视市场研究(CTR)的新媒体研究专家展开积极讨论,共同探讨融媒浪潮下的运营共赢之策。提升内容标准化适应机器算法媒体平台号运营策略央视频公司商务运营部运营主编宋娜要提升内容标准化程度,更好地适应机器推荐算法。在算法推荐逻辑中,视频质量越高,越符合标准化要求,获得推荐的机率就越大;从标题&封面制作、内容时效/时长、视频质量等方面,提升内容的规范性与标准性;适应“品质媒资”规范,以及用户的内容类型偏好,争取更多优质推荐机会。要适应用户的感知偏好,对账号作精细化运营,培养用户的观看习惯。稳定的更新量、更新频次、更新连续性;以内容布局塑造用户认知,内容的独家性、观赏性、丰富度、创新性、时新度、逻辑性;矩阵账号/内容的布局,需要提升内容的区分度与垂直度,避免同质化;同时引导与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要紧跟新媒体传播趋势,强化对平台资源的利用。以移动直播资源,加速获取账号粉丝和内容流量,打通有效曝光路径;深耕新媒体转播阵地,丰富内容形式、与大屏互为补充,如打造小屏特色栏目、系列专辑、人格化Vlog等;注重平台活动的参与(如央友圈征集、专题页作品征集等),获取平台流量加持。微博媒体运营总监李思远“宣传”其实是两个词:“宣”是媒体的客观动作,新媒体部门在发布内容时要注意适配不同载体;而“传”是传播后呈现的结果,内容发出后要重点关心是否能够引起广泛关注。视频剪辑“分秒必争”:媒体政务号运营实操抖音集团媒体合作内容运营总监徐哲媒体政务号在做内容时要注意视频结构的“分秒必争”,通过剪辑提高信息密集度——第1秒要吸引住用户注意,保障基础观看量;第2-6秒要让用户看下去,达成完播率;6秒之后引导点赞、互动、转发、关注,让用户产生强烈的共鸣,并期待观看下一个内容。快手科技运营部媒体号业务负责人高节慧重大事件有其杠杆作用——更少的产量能供给更多消费。因此,快手将在重大事件方面持续发力,追求为用户提供快速、全面的新闻资讯,通过与热点、同城和搜索团队的配合,优化分发上探消费峰值。腾讯微信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亚南视频号作为微信生态战略级产品,腾讯基于社交生态提供的微信公众号、搜索、小程序、朋友圈等多个资源正不断为其引流。在视频号的运营中,要善用视频号的内容功能——选用适合的视频标题,了解视频标题的出现位置。1、关键字前置,在转发朋友圈以及社群时,可以吸引到感兴趣的用户;2、突出视频总结,用简短的文字概括视频的核心内容;3、寻找心灵的共鸣,用简单的文字表达出视频中核心的情感;4、尝试发起互动,促进与粉丝的互动性,增强与粉丝的粘性;5、添加合适的标签。要会用话题tag。添加与视频内容相关的话题tag,找准关键词8个字的小标题,概括并前置。要善用地理定位,吸引附近的人关注。还要善用@。不仅可以@他人,还可以主动@他人。发布后点击进入视频号主页,吸引附近的人关注矩阵引流,实现互动引流。未来媒体号发展的四大特点CTR媒体融合研究院研究经理刘牧媛目前媒体深度融合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和关键窗口期,融合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未来媒体号的发展也将呈现出账号矩阵化、赛道垂直化、网红IP化以及运营MCN化四大特点。账号矩阵化。1.媒体进行多平台布局。2.媒体搭建内容矩阵,进行内容系列化。如,资讯系列/辟谣系列/科普系列;针对用户进行细分(少儿类/老年类);针对户外极端天气预警;农业气象播报;数字化内容(防疫地图)等。赛道垂直化。聚焦自身优势选准赛道。如,资讯发布、民生服务等。网红IP化。1.尝试虚拟主播实现网红IP化传播;2.进行泛商业化尝试(直播、带货)。运营MCN化。1.聚合省区县如山东lightningtv,MCN化运营,形成矩阵优势,沟通流量;2.MCN机构层面对接合作,如机构媒体号在B站与自媒体账号合作。“京津冀媒体融合系列交流活动”交流主题涵盖资源、内容、人才、市场、技术等各个方面,通过构建多种类型的沟通渠道,促进三地媒体融合各环节各领域相互加深了解、深化合作。交流活动通过与新媒体平台的直接交流,也促进了媒体深入了解了互联网环境下内容传播的规律,熟悉网络平台的运营规则,提升机构媒体的新媒体运作水平。本文编辑:徐彦琳投稿、合作邮箱:xjbcmyj@bjnews.com.cn-阅读推荐-新闻专题、新闻纪录片傻傻分不清?来看一下这9件获北京新闻奖一等奖的音视频作品线上演唱会新规!“持证”开播、直播剧目需延时

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的下辖部门

新闻节目中心下设10个部门:综合部、时政新闻部、新闻采访部、社会新闻部、地方新闻部、新闻编辑部、新闻评论部、新闻制作部、军事节目部、新闻频道编辑部。 综合部成立于1998年5月,是在原新闻节目中心办公室基础上组建的。在保障新闻节目中心行政办公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基础上,针对经费管理推行新的成本核算管理观念,完善经费使用管理体系,并重点加强了制片保障协调等工作。围绕人力资源管理,以“人力资源数据库建设、360度全员考评系统实施、‘新动力’培训项目启动”三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建立了新闻节目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三维立体模式。

作为中心领导决策的助手,综合部还注重发挥信息沟通平台功能,关注员工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为员工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构建和谐团队文化。

综合部下设秘书科、经费管理科、综合管理科。综合部主任冷建军。 时政新闻部成立于2000年8月,主要工作是报道中央领导参加的内、外事活动及国家政治、外交领域重要事件的新闻。

时政新闻部下设统筹策划组、记者一组、记者二组、记者三组。

时政新闻部主任王连生,副主任王晶、周建国、吕大庆。 新闻采访部成立于1989年7月,以原新闻节目中心政文部为基础组建。

主要职责是为中央电视台一套和新闻频道全天各档新闻栏目采制新闻,负责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的采访、编辑和播出。在承担宏观经济、突发事件、舆论监督等各类报道的同时,在大型活动报道、重大主题报道和经济深度报道中担当主力军。

下设经济组、金融组、科技组、农业组、综合组、《共同关注》栏目组、统筹组7个科组。

新闻采访部主任高丽萍,副主任李风、申勇。 社会新闻部成立于1998年5月,是新闻频道一支骨干的前期采访队伍,为新闻频道全天各档新闻栏目采制新闻,同时负责《法治在线》、《每周质量报告》、《奥运来了》(已停播)3个栏目的采访、编辑和播出。

社会新闻部的新闻采编立足于社会民生、社会法制、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突出时效性和权威性,强调发现性和原创性,注重贴近性和服务性。

社会新闻部分为记者一组、记者二组、记者三组(含《奥运来了》)、记者四组、工商组(含《每周质量报告》)、政法组(含《法治在线》)、策划组、摄像组、办公室等9个科组。

社会新闻部主任谷云龙,副主任肖振生、李毅。 地方新闻部成立于1998年5月21日,主要职责是组织全国各省、市电视台向中央电视台各新闻栏目供稿;及时向各省、市台通报有关的宣传精神,协调中央电视台与全国各省级、计划单列市电视台及各城市台之间的新闻业务关系;负责编辑、审看全国各省、市电视台传送来的稿件及本部门派出人员与地方台合作采编的稿件,按照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规律对各省、市电视台向中央电视台传送的主要稿件进行策划和组织,确保地方上发生的重大新闻和日常新闻能够及时在中央电视台各档新闻栏目中播发;协调召开全国电视新闻系统年会和全国通联工作会议。

地方新闻部下设编辑一组、编辑二组、编辑三组、《新闻社区》(已停播)栏目组、《本周》(已停播)栏目组和通联组6个组。

除了向联播、午间、晚间及各档整点新闻供稿外,还独立承担每天35分钟、每周6期的《新闻社区》栏目以及周日25分钟的《本周》栏目的策划、组稿、编辑和播出任务,承担全台地方新闻的传送及台新闻共享系统地方新闻的一级编目工作。目前,地方新闻部组织的各地新闻素材是唯一在共享系统里向全台各节目中心开放的新闻素材。地方新闻部全天24小时有人值班。

地方新闻部主任陆伟昌,副主任杨华、徐瑛。 新闻编辑部是新闻频道核心编播系统,负责每天23档整点新闻(含《新闻联播》)和3档分类新闻(《媒体广场》和《国际时讯》)以及1档《世界周刊》的编播工作,每天编辑播出总时长近620分钟。与综合频道并机播出的栏目有《新闻联播》、《新闻30分》、《朝闻天下》和《晚间新闻》。新闻编辑部下设4个公共服务系统,为整个部门乃至新闻节目中心提供专业化服务。

播音组每年参与大量特别节目的直播,资深播音指导及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的播音员占总人数的1/3;

播出组为全中心提供演播室播出以及跨栏目直播、新闻频道宣传片以及《天气·资讯》的播出支持,每日播出总时长近800分钟;

资料组负责新闻频道新闻共享和编目工作,提供24小时节目素材服务;

亚广联组负责亚广联新闻交换节目选题、编译及新闻图像的传送和接收。

新闻编辑部副主任侯明古、李昕、杜宝风。 新闻评论部成立于1993年12月21日,其主要任务是承担新闻评论类节目的采访与制作。拥有《新闻调查》、《实话实说》(已停播)、《面对面》、《360°》(已停播)、《社会记录》(已停播)、《新闻周刊》、《新闻会客厅》(已停播)、《小崔说事》(后在中央一套每周四晚18:02播出,现该节目已停播)、《高端访问》(已停播)、《纪事》(2008年3月CCTV-新闻频道改版后更名为《百姓故事》,后于2009年8月改在CCTV-1播出,现该节目已停播)、《人物新周刊》(已停播)、《**传奇》(已停播)、《沟通》15个栏目。每天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和新闻频道的播出总量500多分钟(含重播)。每年还承担制作多期特别节目。

新闻评论部有工作人员300多,下辖24个科组。

2002年新闻评论部获得中国首家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是中国电视传媒中第一家获得此证书的部门。

新闻评论部主任梁建增,副主任陈虻(于2008年12月23日凌晨零时21分因胃癌在北京病逝,享年47岁)、关海鹰、赵微。

2010年被拆分为地方新闻部和社会新闻部。2012年重新合并。 新闻频道编辑部于2004年5月27日经过台分党组研究正式批准成立。

新闻频道编辑部主要负责新闻频道的节目运营和协调工作。承担着新闻频道的整体节目规划、策划与播出、节目包装、推介、评价等工作;同时承担着新闻频道重大节目、特别直播的组织协调。新闻频道编辑部还负责每天16档《天气·资讯》、全天候的《滚动字幕新闻》以及《约会新7天》(已停播)、《百姓档案》(已停播)等栏目的制作和播出。

新闻频道编辑部下设规划组、策划组、形象组、评价调研组4个科组。

新闻频道编辑部主任许强,副主任徐立军。 军事节目部是中央电视台专门从事军事宣传报道的一个采访和编辑部门,由中央电视台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双重领导。其前身是1966年4月成立的军事组。

该部负责军事新闻的报道和《人民子弟兵》(已停播)、《防务新观察》、《军情连连看》(已停播)等栏目的节目摄制。

军事节目部在全军各大、军兵种、四总部和武警部队设有17个记者站。

军事节目部主任赵元贵,副主任冀惠彦。 新闻制作部成立于1989年,负责新闻节目中心技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日常除完成新闻频道24小时的新闻滚动播出和《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新闻节目中心专题节目的后期制作合成等工作外,还承担着新闻节目中心的大型直播等任务。

新闻制作部现有3个新闻演播室系统,是中央电视台新闻共享系统的最大用户,拥有从前期新闻采访到频道播出的一套完整技术体系。

新闻制作部下设中心科、播出科、录制科、制作科、灯光科、电讯科。

新闻制作部主任包布和,副主任袁辉、谢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