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天气是天灾吗_极寒天气持续多久
1.明代的气候有多寒冷?
2.都说崇祯深受明代小冰河期的祸害,朱祁钰:我才是第1个受害者,为什么?
3.马拉松事故21死甘肃表态,本次事故究竟是人为还是天灾造成的?
4.天气为什么这么不稳定如题 谢谢了
明代的气候有多寒冷?
作为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明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深厚而深刻的印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光明的另一面永远是黑暗的,即使对于一个王朝来说也是如此。明朝有自己的辉煌,比如郑和下西洋,足以彰显明朝的繁荣。与此同时,他的身上充斥着颓废、腐败、军国主义、宦官和小集团的政治干预,所有这些都是一个王朝最终走向孤独的原因。
因此,对明朝的评价总是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朝的灭亡是天灾人祸交织的结果。人祸,不用说,宫中政党的内斗,频繁的农民起义,外部女真的贪婪,都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说到自然灾害,就不得不提持续了70多年的“小冰期”。那么300年前的中国到底有多冷,才会导致一个王朝的灭亡呢?冰河期是指地球长时间被大量冰覆盖的时期,在此期间万物都处于萧条状态,等待着恢复的机会。
冰河期分为大冰河期和小冰河期。大冰期是全球性的灾难,而小冰期通常是指某个地区的温度低于往年的平均温度。据统计,我国共经历了四次小冰河期。然而,明朝却碰巧遇到了千年一遇的小冰川。明朝末年,各种灾害频发,夏旱涝,冬寒。南京四面环山,形状像一个盆地,一直以高温而闻名。据明史记载,明末南京曾出现“冬极寒,江水数日不冻”的现象,可见明朝气温之低。
此外,《世界纪事》还记载了安徽的气候异常,那里的雪和平地有三尺厚,人们每走一寸路都很困难。普通人没有办法应对极端天气,只能祈求上天保佑,度过寒冬。而且这种极端天气并不局限于北方。南方也看到了罕见的雪和雪。众所周知,广西和广西地区以四季如春而闻名。然而,在明末,琼州地区被覆盖了几英尺厚的雪。在最冷的日子里,海南被白雪覆盖。这种异常现象一直持续到清初。顺治年间,南方地区遭受了数月的暴风雪袭击,由于气温极低,河流无法通行是很常见的。
都说崇祯深受明代小冰河期的祸害,朱祁钰:我才是第1个受害者,为什么?
元明时期天气异常,从1270年开始,地球开始变冷,在1645年达到了千年以来的最低点,历史学家将这段时期称为小冰河期。据专家通过对青藏高原冰川中碳同位素的测试发现,1450年我国进入小冰河期的最后阶段,而最低温出现在17世纪中期。
众所周知,崇祯帝是大明最不幸的皇帝,他遇上了小冰河期的最差光景,严寒、干旱、蝗灾、地震、鼠疫、天花等自然灾害就没消停过。关内饥民揭竿而起,而关外满清虎视眈眈。彼时的明王朝,要粮没粮,要人没人,他还能拿什么来拯救它。也许他下去后碰到明太祖朱元璋,也会振振有词:“天要亡大明,孩儿实在是无能为力!”
《大明风华》再现永乐盛世,经过其祖孙三代的经营,大明当时亦可谓称霸东方。然而,这一切荣耀,终结于土木堡一役,明英宗朱祁镇落入瓦剌之手,成为大明史上永远难以抹去的耻辱。在于谦等人的辅佐下,朱祁钰驱逐瓦剌,终于守卫住了大明京师。世人皆以为朱祁钰将再续其父辈的辉煌,然而仅仅8年后,徐有贞等人便发动了夺门之变,朱祁钰下野,不久便病死。
世人皆知,朱祁钰在位之时,重用于谦,亲贤臣,远小人。朝堂之上,明明多为有识之臣,为何区区几个小人就轻而易举地扭转了乾坤呢?
除了于谦不屑于参与党争,其他的朝臣当时在想什么,为何就默默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呢?也许,可以从景泰帝朱祁钰在位期间的社会状况中可窥一二。
严寒
朱祁钰于1450年正式登基,是为景泰帝。同年,华夏大地开始进入元明小冰河期的最严寒阶段。
1453年冬,天气格外寒冷,我国的中北部地区普降大雪。4月,户部上奏“长江下游冻死者无数”,其中仅位于江南的常熟县便冻死1800多人,江北更是多到不可计数。1454年春,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享有岁寒三友之称的竹子多冻死,海水亦结冰。1455年冬,长三角地区普降大雪,积雪深达1米,太湖沿岸港口结冰,家畜皆冻死。如此严寒天气持续数年,直到景泰七年(1456)才告一段落。
艺术品多来源于生活,而寒冷的天气给了当时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明代出品的雪景图便是对当时现状的写照,亦是对明朝极寒天气的最好证据。
时任宫廷画师的戴进曾在景泰期间创作了多幅雪景图,其中《冒雪返家图》便创作于1455年左右,现收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之后,唐寅、文徵明等明代画坛大师皆有雪景图问世。
洪水
气候变化往往会造成很多自然灾害,元朝时期多洪水,据史载,其100年间的洪水记录竟然超过了明朝。大明朝自建国以后,曾在数十年内鲜见洪涝。然而到了永乐年间,洪水曾一度泛滥成灾。
三年夏五月甲午,废皇太子见深为沂王,立皇子见济为皇太子。六月,大雨,河决沙湾。八月乙丑,振徐、兖水灾。丁丑,振两畿水灾州县。九月辛卯,两淮大水,河决。四年五月甲戌,徐州复大水,民益饥。乙酉,沙湾河复决。十一月辛未,皇太子见济薨。五年秋七月癸酉,振南畿水灾。六年六月癸未,河决开封。八月庚申,南京大理少卿廖庄又请复沂王为皇太子,杖于阙下,并杖章纶、钟同于狱,同卒。七年十二月戊午,振畿内、山东、河南水灾。
据《明史》记载,到了景泰年间,洪水又再度来袭,老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贯穿于景泰年间的洪水,貌似始于景泰帝的易储事件。景泰三年,朱祁钰废朱见深而立朱见济为太子。几日后,黄河决堤,淮水泛滥。一年后,皇太子朱见济便夭折了。
当时的朝臣认为,朱祁钰贸然废太子,乱了正统,才会遭到天谴,以致于洪水不止。而一年后皇太子朱见济的夭折,似乎更印证了这一点。于是景泰六年,朝臣奏请恢复朱见深为太子,期望拨乱反正,从而得到老天的宽恕。朱祁钰却直接将其杖毙,此举让朝臣们心生怨言,也为朱祁镇复辟成功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蝗灾
古书记载旱极而蝗,干旱之后,河、湖水面缩小,大量的低洼地裸露,成为蝗虫产卵的好场所。
朱瞻基登基之后,便迎来大明建国以来为期最久的大旱。宣德九年(1434),蝗虫如期而至,将农作物啃食一光,蟋蟀天子的绰号大抵由此而来。景泰七年(1456),蝗虫卷土重来,朱祁钰也未能逃过此劫。
饥荒
元年,是月,免大名、真定、开封、卫辉被灾税粮。四月庚子,振山东饥。五月乙巳,免山西被灾税粮。六月戊戌,免山东被灾州县税粮。二年,冬十月己丑,免山西被灾税粮。三年,八月丁丑,振两畿水灾州县,免税粮。乙酉,振南畿、河南、山东流民。九月乙未,振两畿、山东、山西、福建、广西、江西、辽东被灾州县。四年,五月丁丑,发淮安仓振凤阳。五年,九月壬戌,免苏、松、常、扬、杭、嘉、湖漕粮二百余万石。十二月,免南畿、浙江被灾税粮。六年,九月乙亥,振苏、松饥民米麦一百余万石。冬十月戊午,免陕西被灾税粮。十二月己巳,免南畿被灾秋粮。七年,三月戊寅,免云南被灾税粮。冬十月癸卯,振江西饥。是冬,免畿内、山东被灾税粮。八年春正月戊辰,免江西被灾税粮。
蝗灾之后,饥荒并不难理解。明史上第1次大饥荒便爆发在宣德9年的蝗灾之后,从那时起,明朝每隔数年便会陷入粮食入不敷出的窘境。
而景泰期间是极为糟糕的几年,除了蝗灾,还有几乎贯穿其执政年间始终的水患,各种自然灾害是层出不穷。粮食歉收,饥民遍野几乎成为朱祁钰在位时的社会常态。
结语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当时虽处于小冰河时期,却也出现了几十年风调雨顺的景象。永乐和宣德年间虽也出现过洪涝、蝗灾,但灾后重建很快,并没有伤到大明的元气。而到了景泰年间,自然灾害几乎贯穿始终,大明王朝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
因此,部分朝臣们便将朱祁钰废太子事件视为引起天灾的始作俑者。朱祁钰健在时,都有大臣敢冒死直谏,期望早日拨乱反正,那么等他卧于病榻之时,徐有贞等人的复辟行动,还会有多少人愿意阻止呢?
朱祁钰,如果说是朱祁镇的无能将他送上了皇位,是于谦的辅佐让他坐稳了皇位,那么是皇太子的废黜将他推下了皇位,还是那该死的天气呢?
马拉松事故21死甘肃表态,本次事故究竟是人为还是天灾造成的?
甘肃白银马拉松事故,共造成21人死亡,现场处置情况也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这么巨大的伤亡情况,在事故发生后,甘肃尹弘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对救援处置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成立应急指挥部以及现场搜救、医疗救治、善后处置、事故调查、综合协调等工作组,迅速组织力量开展救援。
不仅如此,任振鹤也带领其他省级领导赶赴事故现场,亲自现场指挥。从以上安排来看,足见甘肃省委对此次事故的重视程度。
此次比赛共有172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却有21人死于这场比赛,死亡率达到12%,这足以打破体育比赛的吉尼斯纪录。21位年轻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人们不禁要问,此次事故究竟是属于人为原因还是天灾原因造成的?
本人认为,虽然天气原因是导致运动员死亡的直接原因,但比赛的组织方的不专业,工作的不细致才是导致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比赛前,已有气象台对比赛时的天气做出预警提示。本场比赛因为运动员遭遇到了极端天气,导致共有21名运动员遇难。据事后的新闻报道,在比赛之前,当地的气象台已经对比赛当天的天气做过预报,提示可能会碰到极端天气的侵袭,但非常遗憾的是,此次的天气预报并没有得到比赛组织方的重视。
比赛组织方的管理、协调等工作形同虚设。我们常看到的马拉松比赛一般都是在城市中比赛,但本次比赛却不同于一般的马拉松,本次马拉松比赛长度为100公里,比赛的地点是在远离城市繁华区域,而且有较长距离的赛道是在荒山野岭上;另外本次比赛城市位于甘肃白银市,海拔比较高,运动员在比赛时,处于高海拔状态中,这对于运动员来说,也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为什么赛事组织方的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呢?
1,马拉松比赛一般距离都比较远,考验的是运动员的体力和耐力,在这么长距离的比赛中,运动员的体力消耗会非常大,这时就需要及时对身体进行补给,为运动员提供能量,但不幸的是,此次比赛不知是组织方的疏忽还是基他原因,沿途的补给点非常少。
2,本次比赛运动员大多数时间处于高海拔的道路上,长时间处于高海拔的状态中,就会造成高原反应,身体缺氧。高原反应主要的症状是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慌、气短等,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救治,人将会陷入昏迷,并可能危及生命。
估计多数运动员也没有想到这场比赛会是在高原上,应该也没有提前做好应对,而赛事的组织方显然也没有提前告知这一情况,这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应对不及。
3,但也不能完全说赛事组织事的管理工作都没有做。据了解,在比赛刚开始时,组织方安排给每个运动员一条毛巾,但多数运动员在接到毛巾时的状态是不知所措的,他们根本不清楚给他们发这条毛巾是干什么用的,而且还为他们的比赛增加了困扰,这使得很多毛巾被运动员丢弃。
比赛组织方没有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这么大型的一场体育赛事,而且在比赛环境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比赛组织方应该在比赛前充分考虑到,可能在比赛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但从这场比赛的过程和结果来看,比赛组织方显然没有考虑到这些,这些都是导致此场悲剧的根本原因。
此次比赛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而且对甘肃白银也产生了较为不利的社会影响。极端天气只是自然现象,这个对于人类来说,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但如果我们在比赛前能够充分到各种因素,在比赛中的工作能够做得再细致些,这场人为的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此次事故的教训是非常惨痛的,对于其他赛事的组织方也有不小的借鉴作用,但这样的经验教训的代价确实太大了。目前善后事宜正在有条不紊的处理中,同时也希望逝者安息!
天气为什么这么不稳定如题 谢谢了
环境污染造成天气不好,现在的大自然天气之所以这么糟糕,无疑是人类的毫无节制的自我行为造成的,譬如温室效应,酸雨等等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和抗议,而这其中发达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以美国为主,美国为了一己之利,不顾其他国家的意见,迟迟不在保护环境的《京都议定书》上签署停止排放二氧化碳标准的协议,导致国际环境保护进度停滞不前,总之大自然的天气的改善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它需要漫长的进程和所有支持环境保护的国家的通力合作,当然也包括我们从小事开始一点一滴做起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与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与居住环境。
前不久,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就地球变暖向人类发出迄今为止最严厉的警告。报告认为,过去50年来全球气温的升高至少有90%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气温升高导致更为频繁的洪灾、热浪、干旱以及海平面上升。专家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8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9至58厘米,部分太平洋岛国将被上升的海水淹没。在2080年将有2亿至6亿人受到饥荒影响,11亿至32亿人受水荒影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数以亿计人的生活。当人类正在遭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困扰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面对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人们至今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全球变暖的含义尚处于一知半解状态。有许多人并不关心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什么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笔者曾随机做过采访,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全球变暖意味着什么,有些人知道一点,却也没当回事,甚至有人还认为气候变暖冬天舒服,没什么不好。这些人,嘴里也常常念叨着环境如何如何变坏了。可是,他们所关心的环境是自己身边的环境。确切地说,他们所关心的是危害他们眼前利益的小环境,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大环境意识淡薄,不甚关心。
今冬反常的气候,引起了世界舆论前所未有的关注。这让人们突然感觉到,异常气候的频频出现,使人类处于危险之中,原以为可以驾驭自然界的人类开始坐立不安。气候变暖究竟给人类带来什么祸害?一是水供需矛盾加剧: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变化,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明显。二是天灾威胁加重:热带风暴与飓风的次数与强度都可能增加。三是岛国命运堪忧:地球两极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众多岛屿将被淹没,一些岛国可能不复存在。四是夏天热浪频现:报告显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北美地区受热浪侵袭的次数将增加3至8倍。五是生物链被打乱:生物物种活动范围的变化将导致迁入地与迁出地生物链出现混乱。六是传染病肆虐:许多通过昆虫、食物与水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范围将扩大。七是经济发展蒙阴影: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年均经济损失从60年代的40亿美元飙升至290亿美元,人类正在遭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困扰,这已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现实。
造成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人类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说起来有人会难以理解。随着对全球变暖科学理解的加深,人类对全球变暖的意识正逐步增强,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并威胁人类安全。我们对此再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了。不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子孙后代着想,我们都应该积极应对,寻求行之有效的对策。古人尚有“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何况是21世纪的人们。
气候变暖虽然人类无法左右,但它毕竟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如果地球上的人类都在大力削减污染物的排放,并能利用各种方式降低能耗,推广能源新技术,就可影响局部地区以至整个地球的变化,减少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其实可从许多小事做起,比如坐飞机时少拿份报纸,开车时不带非必需的东西等等。温室气体减排,关系地球上每一个人的生存环境,这些小事虽小,但大家都应该“勿以善小而不为”。
应对全球变暖,人类该如何发展,才能让气候灾难的预警化险为夷?毋庸置疑,只有改变发展观,学会与自然与谐相处,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气候危险预警才能逆转。作为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承担起维护地球家园的责任。面对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形势,我国各级政府与专家学者极为关注与重视,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应对措施,为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寻找途径。但是,我国的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我们应从建设与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问题,寻求更佳的解决途径,使应对气候变暖问题成为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