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十五天天气预报_高密十五天气预报15天查询表
1.高密市柴沟镇梁东村天气预报
2.物理小知识200字左右
3.为什么实时气温会比天气预报气温的预报最低值要低很多,比如今天报7-19℃,但早上起来实时气温只有4度
4.宇宙的一切内容
5.台风利奇马会在山东登陆吗?山东暴雨积水路段未来天气
高密市柴沟镇梁东村天气预报
山东>潍坊>高密 天气预报
25日(明天)
多云
30℃/19℃
26日(后天)
阴
29℃/20℃
27日(周二)
小雨转阵雨
27℃/20℃
物理小知识200字左右
1. 地球小知识200字左右
地球小知识200字左右 1.有关地球的资料,200字左右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
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有大气层和磁场,表面的71%被水覆盖,其余部分是陆地,是一个蓝色星球。
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也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已有45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2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椭球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地球从原始的太阳星云中积聚形成一个行星到现在的时间。
目前对地球年龄的最佳估计值为45.5亿年通常所说的地球年龄是指它的天文年龄。地球的天文年龄是指地球开始形成到现在的时间,这个时间同地球起源的假说有密切关系。
2.地球科普知识小作文200字三年级
科学
真科学能造福人类,伪科学会贻祸一方。我们学科学,是为了促进人类的进步,所以要抱有一颗善良的和谐的心,保持一份淡然的平和心态去面对科学,善待科学,用好科学。 最后,希望所有人都能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只要我们勤奋学习,永不言弃就会得到真科学。
一个个奇思妙想让“不可能”变成了现实,这就是人类对科学知识的聪明利用。所有的科学家都是从小发明走想大发现的,科学的大门永远向爱探索的孩子们敞开。同学们,你也试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走进科学,科学界中有许多妙不可言的事情,观察气象,收集标本,科学实验,科普活动,生活发现等都是探索科学的一种,人类因科学而进步,科学因人类而创新,人类离不开科学,科学也离不开人类。
3.关于地理的小知识200字以下
出行与地理的关系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密切有关。俗话说:出门看天气,出差或旅游之前,都要了解中央电视台发布的天气预报,这就要于人们能识别天气符号,熟悉冷锋、暖锋、高气压、低气压、气旋、反气旋和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合理选择出行的时间、交通方式和旅游线路以及随身携事物品的多少,做到既经济,又最少的时间,顺利办完事,达到途中观赏的景观最多的理想效果。比如在旅游时,根据地域特点,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在高山峡谷中,乘皮筏子漂流;在莽莽无边,一望无际的沙海里,要选取“沙漠之舟”—骆驼;在风吹草低风见牛养的草原上,选择弛骋如飞的骏马;在我国南方的江南水乡,选择船舶在江河上穿梭往来。
4.求200字左右的科学小知识
陨石是地球以外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或成碎块散落到地球上的石体,它是人类直接认识太阳系各星体珍贵稀有的实物标本,极具收藏价值。
据加拿大科学家10年的观测,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陨石有20多吨,大概有两万多块。由于多数陨石落在海洋、荒草、森林和山地等人烟罕至地区,而被人发现并收集到手的陨石每年只有几十块,数量极少。
陨石,在没有落入地球大气层时,是游离于外太空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若是落入大气层,在没有被大气烧毁而落到地面就成了我们平时见到的陨石,简单的说,所谓陨石,就是微缩版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而留下的残骸。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陨石最早的国家,远至新石器时代,后经历朝历代,直到20世纪末均有文字记载,并有不少标有“落星”的地名,如“落星山”、“落星湖”等。
陨石按组成成分一般分为3大类,即铁陨石,也叫陨铁。一般铁镍含量在95以上,其中含铁80至95,含镍5至20。
密度为8至8.5。其他成分可有硫化物,金刚石,稀土化元素及硅酸盐等。
铁陨石约占陨石总量的3。世界3号铁陨石于19世纪末发现于我国新疆青河县,大小为2.42*1.85*1.37,重约30吨。
该陨铁含铁88.67,含镍9.27。其中含有多种地球上没有矿物,如锥纹石、镍纹石等宇宙矿物。
超新星 有时候,遥望星空,你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在某一星区,出现了一颗从来没有见过的明亮星星!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甚至几天,它又渐渐消失了。 这种“奇特”的星星叫做新星或者超新星。
在古代又被称为“客星”,意思是这是一颗“前来作客”的恒星。 新星和超新星是变星中的一个类别。
人们看见它们突然出现,曾经一度以为它们是刚刚诞生的恒星,所以取名叫“新星”。其实,它们不但不是新生的星体,相反,而是正走向衰亡的老年恒星。
其实,它们就是正在爆发的红巨星。我们曾经不止一次提到,当一颗恒星步入老年,它的中心会向内收缩,而外壳却朝外膨胀,形成一颗红巨星。
红巨星是很不稳定的,总有一天它会猛烈地爆发,抛掉身上的外壳,露出藏在中心的白矮星或中子星来。 在大爆炸中,恒星将抛射掉自己大部分的质量,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样,在短短几天内,它的光度有可能将增加几十万倍,这样的星叫“新星”。如果恒星的爆发再猛烈些,它的光度增加甚至能超过1000万倍,这样的恒星叫做“超新星”。
超新星爆发的激烈程度是让人难以置信的。据说它在几天内倾泄的能量,就像一颗青年恒星在几亿年里所辐射的哪样多,以致它看上去就像一整个星系那样明亮! 新星或者超新星的爆发是天体演化的重要环节。
它是老年恒星辉煌的葬礼,同时又是新生恒星的推动者。超新星的爆发可能会引发附近星云中无数颗恒星的诞生。
另一方面,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的灰烬,也是形成别的天体的重要材料。比如说,今天我们地球上的许多物质元素就来自那些早已消失的恒星。
太阳 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系的中心天体。银河系的一颗普通恒星。
与地球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直径139万千米,平均密度1.409克/厘米?3,质量1.989*10^33克,表面温度5770开,中心温度1500万开。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太阳大气层。
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其中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太阳(Sun)是一颗普通的恒星,目前在赫-罗图上度过了主序生涯的一半左右。它是一个质量为1989.1亿亿亿吨(约为地球质量的33万倍)、直径139.2万km(约为地球直径的109倍)的热气体(严格说是等离子体)球。
其平均密度为水的1.4倍,但这一平均密度隐含着很宽的密度范围,从超高密的核心到稀薄的外层。 作为一颗恒星太阳,其总体外观性质是,光度为383亿亿亿瓦,绝对星等为4.8,他是一颗**G2型矮星,有效温度等于开氏5800度。
太阳与在轨道上绕它公转的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597870km(499.005光秒或1天文单位)。按质量计,它的物质构成是71%的氢、26%的氦和少量重元素。
太阳圆面在天空的角直径为32角分,与从地球所见的月球的角直径很接近,是一个奇妙的巧合(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而离我们的距离恰是地月距离的400倍),使日食看起来特别壮观。由于太阳比其他恒星离我们近得多,其视星等达到-26.8,成为地球上看到最明亮的天体。
太阳每25.4天自转一周(平均周期;赤道比高纬度自转得快),每2亿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太阳因自转而呈轻微扁平状,与完美球形相差0.001%,相当于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6km(地球这一差值为21km,月球为9km,木星9000km,土星5500km)。
差异虽然很小,但测量这一扁平性却很重要,因为任何稍大一点的扁平程度(哪怕是0.005%)将改变太阳引力对水星轨道的影响,而使根据水星近日点进动对广义相对论所做的检验成为不可信。 你嫌太长可以把中间去掉一点呢。
5.关于地球的资料,100到200字左右
地球(英语: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2006年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因为其运动轨迹与其它八大行星不同),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极半径6356.752㎞,平均半径约6371㎞,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所以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地球是目前发现的星球中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
地球是我们生命之源,地壳中的元素也很多,其中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占98.04%,而其他80多种元素仅占1.96%!
6.关于地球的 重要重要 知识 只要200字,快快快
4亿年前、天圆地方,包括人类,这段时间被叫做一恒星年,有一层很厚的地幔地球(英语.3亿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现象、地球是宇宙中心等。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几个坚硬的部分,直到太阳不断增加的亮度灭绝地球上的生物圈。臭氧层与地球的磁场一起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稳定了地轴的倾角,和它的地质历史和轨道,它们通过外交,它们以地质年代为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动,但并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包括神创造人类。
西方人常称地球为盖亚,这个词有“大地之母”的意思.26太阳日[9]地球的地轴倾斜23,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岛屿。液态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须的。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又常称呼地球为世界,而生命诞生于10亿年内。从那以后,并且减慢了地球的自转。地球预计将在15亿年内继续拥有生命,保护了陆地上的生物。大约38到41亿年前,诞生于45。现在。地球诞生于45,一个液态外核和一个固态铁的内核,使得需要氧气的生物得以诞生.4°(与轨道平面的垂线倾斜23。
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10]从而在星球表面产生了周期为1恒星年的季节变化。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了大约200个独立的 *** 国家、旅游。人类文明曾有过很多对于这颗行星的观点,后期重轰炸期的小行星撞击极大地改变了表面环境。
地球是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地球的物理特性,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自转的366.[7][8]地球的内部仍然非常活跃、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贸易和战争相互联系,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持续。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等于365.26倍。,也是太阳系中直径。
地球的矿物和生物等资源维持了全球的人口.4°),也使得臭氧层形成,地球的生物圈改变了大气层和其他环境,包括太阳和月球,或者叫板块:Earth)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
7.关于地球的 重要重要 知识 只要200字,快快快
地球(英语:Earth)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
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又常称呼地球为世界。地球是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
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诞生于45.4亿年前,而生命诞生于10亿年内。
从那以后,地球的生物圈改变了大气层和其他环境,使得需要氧气的生物得以诞生,也使得臭氧层形成。臭氧层与地球的磁场一起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保护了陆地上的生物。
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质历史和轨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持续。地球预计将在15亿年内继续拥有生命,直到太阳不断增加的亮度灭绝地球上的生物圈。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几个坚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块,它们以地质年代为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动。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岛屿。
液态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须的,但并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7][8]地球的内部仍然非常活跃,有一层很厚的地幔,一个液态外核和一个固态铁的内核。
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现在,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自转的366.26倍,这段时间被叫做一恒星年,等于365.26太阳日[9]地球的地轴倾斜23.4°(与轨道平面的垂线倾斜23.4°),[10]从而在星球表面产生了周期为1恒星年的季节变化。
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诞生于45.3亿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现象,稳定了地轴的倾角,并且减慢了地球的自转。大约38到41亿年前,后期重轰炸期的小行星撞击极大地改变了表面环境。
地球的矿物和生物等资源维持了全球的人口。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了大约200个独立的 *** 国家,它们通过外交、旅游、贸易和战争相互联系。
人类文明曾有过很多对于这颗行星的观点,包括神创造人类、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西方人常称地球为盖亚,这个词有“大地之母”的意思。
8.地理小知识100字左右
地理小知识
1.太阳活动直接引发的现象(极光)
2.美国纽约(西五区)9.11上午9时左右正在发生的9.11事件,此时北京(东八区)的时间是(9.11日晚上十时左右)附:东边地点的时刻比西边的早,一个时区一个小时.
3.桂林山水是(外力作用形成),(富士山,泰山,东非大裂谷)是内力.
4.夏秋季太平洋上常有台风,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降水类型多为(锋面雨)
5.(洋流)影响海洋运输 6.(松鼠,黑熊)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典型动物.
7.承压地下水的特点是(水质较好,不易受污染)
8.目前世界五大能源消费从多到少排:(石油,煤,天然气,水,核).
9.世界粮食生产三大品种从多到少排:(小麦,稻谷,玉米)
10.世界上最大的四个产粮国是(中,美,印度,俄罗斯)
11.基本的天体是(星云,恒星) 12.形成酸雨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二氧化硫)
13.我国草原多分布在(非季风区的高原和山地)
14.形成地理环境非地带性差异的是(海陆分布差异)
15.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
16.欧洲流径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17.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以及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都是该组织成员)
18.从连云港出发的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经过的省(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19.我国煤的主要分布区(山西,内蒙,陕西,贵州)
20.属于我国西部大开发省中不与邻国接壤的是(贵州,青海,宁夏)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最狭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流量最大的河:亚马孙河
最长的河:尼罗河
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最高的峰:珠穆朗玛峰
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密度最大的国家:摩纳哥
黄金产量最多的国家:南非
最低的温度:南极东方站-89C.
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
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其次 *** 海和南海
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其次亚速海和渤海
盐度最高的海:红海,也是最年轻的海
盐度最低的海:波罗的海
唯一没有海岸线的海:马尾藻海
岛屿最多的海:爱琴海
最著名的涌潮:钱塘江潮
最大的洋:太平洋,也是最深的,水温最高的,锰结核最多的
最小的洋:北冰洋海运最繁忙的洋:大西洋(为什么?)
最大的洋流:西风漂流,也是最大的寒流
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暖流
面积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最高的岛屿:新几内亚岛,也是分属两国的最大岛屿
唯一分属三国的岛屿:加里曼丹岛
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
最深的海峡:德雷克海峡,也是最宽的海峡
最曲折的海峡:麦哲伦海峡
船只通过最多的海峡:英吉利海峡
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其次
亚洲是世界陆地面积最大的洲;
亚洲是世界海岸线最长的洲;
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洲;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是世界最高的高原;
*** 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
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是世界最低的洼地;
马六甲海峡是世界最长的海峡;
印尼的巽他群岛是世界上火山最集中的地方;
中国是世界上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
日本的青函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老挝的安息香产量居世界首位;
缅甸的柚木产量居世界首位;
泰国的钾盐储量居世界首位;
泰国的橡胶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马来西亚锡储量居世界首位;孟加拉黄麻产量居世界之首;
印度的云母出口量为世界第一;
沙特的石油储量居世界首位;
哈萨克斯坦的钨储量居世界首位;
恒河三角洲是世界最大的三角洲 ;
马来群岛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 ;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马里亚纳海沟是海洋最深深度 .
9.地球的资料200字
上面的抄我的,这是我回答别的问题用的!!!!! 地球概述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从诞生之日起,已历46亿年。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三颗,位于水星和金星之后;在八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五。在英语里,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及罗马神话中得到的名字。
英语的地球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
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大地母亲)。 地球数据 年龄:44~46 亿年。
公转周期:约365.2422天 回归年长度: 366.2422 天。 公转轨道:呈梨形。
7月初为远日点,1月初为近日点。 自转周期: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06秒。
太阳日为24小时。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卫星(天然)——1颗(月球) 大气主要成份——氮(78%)、氧(21%)和二氧化碳( 0.037%)水蒸气(0.03%)稀有气体(0.933%) 地壳主要成份——氧(47%)、硅(28%)和铝(8%)。 表面大气压——1013.250毫帕,或760毫米高汞柱。
赤道半径 = 6378.140 公里 极半径 = 6356.755 公里 平均半径 = 6371.004 公里 赤道周长 = 40075.13 公里 体积=10832亿立方公里。 质量=5.9742*10^21 吨。
平均密度=5.518 g/cm^3 地球表面积=5.11亿平方公里。 海洋面积=3.617453亿平方公里。
(占总表面积的70.8%)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公里(占总表面积的29.2%) 纬度1°长度 = 111.133-0.559cos2φ 公里 (纬度φ处) 经度1°长度 = 111.413cosφ-0.094cos3φ 公里 大气中的声速(0度) V = 331.36 米/秒 大气中的声速(常温) V = 340米/秒 地球表面磁场强度 ~ 5*10-5 特斯拉 北磁极:76°N, 101°W; 南磁极:66°S, 140°E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φ = 45°) : g = 9.8061 米/秒? 地球表面脱离速度 = 11.2 公里/秒 光行差常数(J2000) k = 20.49552" 黄赤交角(J2000) ε = 23°26'21".448 黄径总岁差(J2000) P = 5029”.0966 (每世纪) 岁差周期 = 25800 年 平均轨道速度 = 29.79 公里/秒 地球的运动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
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这个时间称为恒星日;然而在地球上,我们感受到的一天是24小时,这是因为我们选取的参照物是太阳。
由于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这4分钟的差距正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叠加的结果。天文学上把我们感受到的这1天的24小时称为太阳日。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昼夜更替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太高或太低,适合人类生存。
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
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就是利用地球自转来计量时间的。
研究表明,每经过一百年,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近2毫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潮汐摩擦还使月球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地球自转速度除长期减慢外,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真正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绕日公转。
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它是近正圆的椭圆轨道。
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每年1月3日,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近日点;7月4日,地球运行到距离太阳最远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远日点。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轨道长度是9.4亿千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约365.25天。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约为每日1度,平均线速度每秒钟约为30千米。
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叫黄道平面。
两个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地轴垂直于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交角为66°34',或者说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间的黄赤交角为23°26',由此可见地球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的。 地球的地震波 我们能够用钻探了解地球内部,可现在最先进的钻探也不过能穿透14千米,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的话,那就连鸡蛋皮也没穿透.后来,科学家们终于知道了打开地心之门的钥匙——地震波.20世纪初,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忽然醒悟:原来地震波就是我们探察地球内部的“超声波探测器”!地震波就是地震时发出的震波,它有横波和纵波两种,横波只能穿过固体物质,纵波却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任一种物资中自由通行。
通过的物质密度大,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就快,物质密度小,传播速度就慢。莫霍洛维奇发现,在地下33千米的地方,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猛然加快,这表明这里的物质密度很大,物质成分也与地球表面不同。
地球内部这个深度,就被称为“莫霍面”。 1914年,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又发现,在地下2900千米的地方,纵波速度突然减慢,横波则消失了,这说明,这里的物质密度变小了,固体物质也没有了,地球之心在这里,只剩下了液体和气体。
这个深度,就被称为“古登堡面”。 地球之心之谜终于搞清楚了:地球从外到里,被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分成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和。
为什么实时气温会比天气预报气温的预报最低值要低很多,比如今天报7-19℃,但早上起来实时气温只有4度
上面那位童鞋说的就不对了,气象站放在哪里就是报哪里的预报,比如天津有好几个基准站,但是预报天津气温时只按照一个基准站的标准。所以说为什么叫预报,因为根本没百分百准过,更可笑的是我发现有的报低四五度,有的竟然报高8到9度,那就比如预报14度到24度。但是实时天气一整天24小时最高气温竟然没超过15度,穿衣指数现实短袖,但在市区里最热的时间(12-17时)都是穿厚外套。更别说早上和晚间了,最最最可笑的的历史气温按照预报的温度,而不是按照整天的实时气温。就导致查看历史气温时发现那天明明下了大雪,而历史气温显示下雨或什么都没有,所以想准还得看实时气温,不过要看是哪些城市,有的报的还是挺准的,想我老家的城市就没准过。
宇宙的一切内容
《时间简史》是怎样一本书?
霍金原先把书名暂定为《时间简史少年版》。吴忠超收到的电子文本最终被定名为A Briefer History of Time,这和《时间简史》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相比只有两个字母之差,即将Brief变成比较级Briefer,可以译作《时间史略》,但不够大众化,只好译作《时间简明史》。
据介绍,全书共分12章,题目分别为:第一章:思索宇宙;第二章:宇宙的演化图像;第三章:科学理论的本性;第四章:牛顿之宇宙;第五章:相对论;第六章:弯曲时空;第七章:膨胀的宇宙;第八章:大爆炸、黑洞和宇宙的演化;第九章:量子引力;第十章:虫洞和时间旅行;第十一章:自然的力和物理学统一;第十二章:结论。
这本书删去了《时间简史》中过于高深的部分,重写了相对论和弯曲空间两章(它们分别讨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另外由于近十年来的观测资料积累似乎显示,宇宙是开放式的,并将永远膨胀下去,而且其膨胀速度不但没有减缓,反而在加速。在霍金的新书中,第七章主要讨论这种开放式宇宙模型。有人认为宇宙间存在一种暗能量,甚至有人认为爱因斯坦理论在宇宙尺度要加以修正,还有人认为那表明了暴胀的超宇宙视界涨落的效应,这是当代科学界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阅读第七章将带领读者了解宇宙学研究的这一系列最新进展。
吴忠超认为,虽然在《时间简史》出版17年后推出的《时间简明史》表明,以前的一些观测结果和理论需要进行更新,但是这两本书的精髓仍然是一致的。《时间简明史》的出版将进一步激起科学界和公众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带给人们新的灵感。
回答者:流穿蜂 - 总监 九级 11-12 14:24
some_thing - 首席运营官 十二级 4-18 21:00宇宙的诞生
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宇宙,其边界大约有100多亿光年。它由众多的星系所组成。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而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恒星。我们所观察到恒星、行星、慧星、星系等是怎么产生的呢?
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很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奇点。在150亿年到200亿年前,奇点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
宇宙原始大爆炸后0.01秒,宇宙的温度大约为1000亿度。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光子、中微子。以后,物质迅速扩散,温度迅速降低。大爆炸后1秒钟,下降到100亿度。大爆炸后14秒,温度约30亿度。35秒后,为3亿度,化学元素开始形成。温度不断下降,原子不断形成。宇宙间弥漫着气体云。他们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恒星系统,恒星系统又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今天的宇宙。
物质现象的总和。广义上指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狭义上指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后者往往称作可观测宇宙、我们的宇宙,现在相当于天文学中的“总星系”。
2003年2月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向全世界公布他们有关宇宙年龄的研究成果。根据其公布的资料显示,宇宙年龄应该为137亿岁。2003年11月份,国际天体物理学研究小组宣称,宇宙的确切年龄应该是141亿岁。地球的形成大约是距今45亿年。
词源考察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战国末期的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与宇宙相当的概念有“天地”、“乾坤”、“六合”等,但这些概念仅指宇宙的空间方面。《管子》的“宙合”一词,“宙”指时间,“合”(即“六合”)指空间,与“宇宙”概念最接近。
在西方,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cosmos,在俄语中叫кocMoc ,在德语中叫kosmos ,在法语中叫cosm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κoσμoζ,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来,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 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
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 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作了幼稚的推测。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纪 ,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F.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 ,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
公元2世纪,C.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为了说明行星视运动的不均匀性,他还认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000多年。1543年,N.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1609年,J.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年,G.伽利略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1687年,I.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
在哥白尼的宇宙图像中,恒星只是位于最外层恒星天上的光点。1584年,G.布鲁诺大胆取消了这层恒星天,认为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18世纪上半叶,由于E.哈雷对恒星自行的发展和J.布拉得雷对恒星遥远距离的科学估计,布鲁诺的推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18世纪中叶,T.赖特、I.康德和J.H.朗伯推测说,布满全天的恒星和银河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F.W.赫歇尔首创用取样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数出了天空中大量选定区域的星数以及亮星与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获得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居中的银河系结构图,从而奠定了银河系概念的基础。在此后一个半世纪中,H.沙普利发现了太阳不在银河系中心、J.H.奥尔特发现了银河系的自转和旋臂,以及许多人对银河系直径、厚度的测定,科学的银河系概念才最终确立。
18世纪中叶,康德等人还提出,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我们的天体系统(指银河系)那样的天体系统。而当时看去呈云雾状的“星云”很可能正是这样的天体系统。此后经历了长达170年的曲折的探索历程,直到1924年,才由E.P.哈勃用造父视差法测仙女座大星云等的距离确认了河外星系的存在。
近半个世纪,人们通过对河外星系的研究,不仅已发现了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而且已使我们的视野扩展到远达20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
宇宙演化观念的发展 在中国,早在西汉时期,《淮南子·俶真训》指出:“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认为世界有它的开辟之时,有它的开辟以前的时期,也有它的开辟以前的以前的时期。《淮南子·天文训》中还具体勾画了世界从无形的物质状态到浑沌状态再到天地万物生成演变的过程。在古希腊,也存在着类似的见解。例如留基伯就提出,由于原子在空虚的空间中作旋涡运动,结果轻的物质逃逸到外部的虚空,而其余的物质则构成了球形的天体,从而形成了我们的世界。
太阳系概念确立以后,人们开始从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太阳系的起源。1644年,R.笛卡尔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旋涡说;1745年,G.L.L.布丰提出了一个因大彗星与太阳掠碰导致形成行星系统的太阳系起源说;1755年和1796年,康德和拉普拉斯则各自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现代探讨太阳系起源z的新星云说正是在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1911年,E.赫茨普龙建立了第一幅银河星团的颜色星等图;1913年,H.N.罗素则绘出了恒星的光谱-光度图,即赫罗图。罗素在获得此图后便提出了一个恒星从红巨星开始,先收缩进入主序,后沿主序下滑,最终成为红矮星的恒星演化学说。1924年 ,A.S.爱丁顿提出了恒星的质光关系;1937~1939年,C.F.魏茨泽克和贝特揭示了恒星的能源来自于氢聚变为氦的原子核反应。这两个发现导致了罗素理论被否定,并导致了科学的恒星演化理论的诞生。对于星系起源的研究,起步较迟,目前普遍认为,它是我们的宇宙开始形成的后期由原星系演化而来的。
1917年,A.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运用他刚创立的广义相对论建立了一个“静态、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1922年,G.D.弗里德曼发现,根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宇宙不一定是静态的,它可以是膨胀的,也可以是振荡的。前者对应于开放的宇宙,后者对应于闭合的宇宙。1927年,G.勒梅特也提出了一个膨胀宇宙模型.1929年 哈勃发现了星系红移与它的距离成正比,建立了著名的哈勃定律。这一发现是对膨胀宇宙模型的有力支持。20世纪中叶,G.伽莫夫等人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模型,他们还预言,根据这一模型,应能观测到宇宙空间目前残存着温度很低的背景辐射。1965年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证实了伽莫夫等人的预言。从此,许多人把大爆炸宇宙模型看成标准宇宙模型。1980年,美国的古斯在热大爆炸宇宙模型的 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暴涨宇宙模型。这一模型可以解释目前已知的大多数重要观测事实。
宇宙图景 当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层次结构 行星是最基本的天体系统。太阳系中共有八大行星: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绕其运转,地球有一个卫星 月球,土星的卫星最多,已确认的有17颗。行星 小行星 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直径约140万千米,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径约14万千米。太阳系的大小约120亿千米。有证据表明,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和星际物质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内,从侧面看很像一个“铁饼”,正面看去?则呈旋涡状。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3万光年。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现已观测到大约有10亿个。星系也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平均而言,每个星系团约有百余个星系,直径达上千万光年。现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包括银河系在内约40个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更大、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长径可达数亿光年。通常超星系团内只含有几个星系团,只有少数超星系团拥有几十个星系团。本星系群和其附近的约50个星系团构成的超星系团叫做本超星系团。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已经扩展到200亿光年的广阔空间,它称为总星系。
多样性 天体千差万别,宇宙物质千姿百态。太阳系天体中,水星、金星表面温度约达700K,遥远的冥王星向日面的温度最高时也只有50K;金星表面笼罩着浓密的二氧化碳大气和硫酸云雾,气压约50个大气压,水星、火星表面大气却极其稀薄,水星的大气压甚至小于2×10-9毫巴;类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都有一个固体表面,类木行星却是一个流体行星;土星的平均密度为0.70克/厘米3,比水的密度还小,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平均密 度略大于水的密度,而水星、金星、地球等的密度则达到水的密度的5倍以上;多数行星都是顺向自转,而金星是逆向自转;地球表面生机盎然,其他行星则是空寂荒凉的世界。
太阳在恒星世界中是颗普遍而又典型的恒星。已经发现,有些红巨星的直径为太阳直径的几千倍。中子星直径只有太阳的几万分之一;超巨星的光度高达太阳光度的数百万倍,白矮星光度却不到太阳的几十万分之一。红超巨星的物质密度小到只有水的密度的百万分之一,而白矮星、中子星的密度分别可高达水的密度的十万倍和百万亿倍。太阳的表面温度约为6000K,O型星表面温度达30000K,而红外星的表面温度只有约600K。太阳的普遍磁场强度平均为1×10-4特斯拉,有些磁白矮星的磁场通常为几千、几万高斯(1高斯=10-4特斯拉),而脉冲星的磁场强度可高达十万亿高斯。有些恒星光度基本不变,有些恒星光度在不断变化,称变星。有的变星光度变化是有周期的,周期从1小时到几百天不等。有些变星的光度变化是突发性的,其中变化最剧烈的是新星和超新星,在几天内,其光度可增加几万倍甚至上亿倍。
恒星在空间常常聚集成双星或三五成群的聚星,它们可能占恒星总数的1/3。也有由几十、几百乃至几十万个恒星聚在一起的星团。宇宙物质除了以密集形式形成恒星、行星等之外,还以弥漫的形式形成星际物质。星际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和尘埃,平均每立方厘米只有一个原子,其中高度密集的地方形成形状各异的各种星云。宇宙中除发出可见光的恒星、星云等天体外,还存在紫外天体、红外天体、X射线源、γ射线源以及射电源。
星系按形态可分为椭圆星系、旋涡星系、棒旋星系、透镜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类型。60年代又发现许多正在经历着爆炸过程或正在抛射巨量物质的河外天体,统称为活动星系,其中包括各种射电星系、塞佛特星系、N型星系、马卡良星系、蝎虎座BL型天体,以及类星体等等。许多星系核有规模巨大的活动:速度达几千千米/秒的气流,总能量达1055焦耳的能量输出,规模巨大的物质和粒子抛射,强烈的光变等等。在宇宙中有种种极端物理状态:超高温、超高压、超高密、超真空、超强磁场、超高速运动、超高速自转、超大尺度时间和空间、超流、超导等。为我们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提供了理想的实验环境。
运动和发展 宇宙天体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自转、各自的空间运动(本动)、绕系统中心的公转以及参与整个天体系统的运动等。月球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围绕地球运转,同时又跟随地球一起围绕太阳运转。太阳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又向着武仙座方向以20千米/秒的速度运动,同时又带着整个太阳系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转,运转一周约需2.2亿年。银河系也在自转,同时也有相对于邻近的星系的运动。本超星系团也可能在膨胀和自转。总星系也在膨胀。
现代天文学已经揭示了天体的起源和演化的历程。当代关于太阳系起源学说认为,太阳系很可能是50亿年前银河系中的一团尘埃气体云(原始太阳星云)由于引力收缩而逐渐形成的(见太阳系起源)。恒星是由星云产生的,它的一生经历了引力收缩阶段、主序阶段、红巨星阶段、晚期阶段和临终阶段。星系的起源和宇宙起源密切相关,流行的看法是:在宇宙发生热大爆炸后40万年,温度降到4000K,宇宙从辐射为主时期转化为物质为主时期,这时或由于密度涨落形成的引力不稳定性,或由于宇宙湍流的作用而逐步形成原星系,然后再演化为星系团和星系。热大爆炸宇宙模型描绘了我们的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史:我们的宇宙起源于20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当时温度极高、密度极大。随着宇宙的膨胀,它经历了从热到冷、从密到稀、从辐射为主时期到物质为主时期的演变过程,直至10~20亿年前,才进入大规模形成星系的阶段,此后逐渐形成了我们当今看到的宇宙。1980年提出的暴涨宇宙模型则是热大爆炸宇宙模型的补充。它认为在宇宙极早期,在我们的宇宙诞生后约10-36秒的时候,它曾经历了一个暴涨阶段。
哲学分析 宇宙概念 有些宇宙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是唯一的宇宙;大爆炸不是在宇宙空间的哪一点爆炸,而是整个宇宙自身的爆炸。但是,新提出的暴涨模型表明,我们的宇宙仅是整个暴涨区域的非常小的一部分,暴涨后的区域尺度要大于1026厘米,而那时我们的宇宙只有10厘米。还有可能这个暴涨区域是一个更大的始于无规则混沌状态的物质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情况恰如科学史上人类的认识从太阳系宇宙扩展到星系宇宙,再扩展到大尺度宇宙那样,今天的科学又正在努力把人类的认识进一步向某种探索中的“暴涨宇宙”、“无规则的混沌宇宙”推移。我们的宇宙不是唯一的宇宙,而是某种更大的物质体系的一部分,大爆炸不是整个宇宙自身的爆炸,而是那个更大物质体系的一部分的爆炸。因此,有必要区分哲学和自然科学两个不同层次的宇宙概念。哲学宇宙概念所反映的是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自然科学宇宙概念所涉及的则是人类在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两种宇宙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随着自然科学宇宙概念的发展,人们将逐步深化和接近对无限宇宙的认识。弄清两种宇宙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对于坚持的宇宙无限论,反对宇宙有限论、神创论、机械论、不可知论、哲学代替论和取消论,都有积极意义。
宇宙的创生 有些宇宙学家认为,暴涨模型最彻底的改革也许是观测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和能量从无中产生的观点,这种观点之所以在以前不能为人们接受,是因为存在着许多守恒定律,特别是重子数守恒和能量守恒。但随着大统一理论的发展,重子数有可能是不守恒的,而宇宙中的引力能可粗略地说是负的,并精确地抵消非引力能,总能量为零。因此就不存在已知的守恒律阻止观测宇宙从无中演化出来的问题。这种“无中生有”的观点在哲学上包括两个方面:①本体论方面。如果认为“无”是绝对的虚无,则是错误的。这不仅违反了人类已知的科学实践,而且也违反了暴涨模型本身。按照该模型,我们所研究的观测宇宙仅仅是整个暴涨区域的很小的一部分,在观测宇宙之外并不是绝对的“无”。现在观测宇宙的物质是从假真空状态释放出来的能量转化而来的,这种真空能恰恰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和能量形式,并不是创生于绝对的“无”。如果进一步说这种真空能起源于“无”,因而整个观测宇宙归根到底起源于“无”,那么这个“无”也只能是一种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②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暴涨模型所涉及的宇宙概念是自然科学的宇宙概念。这个宇宙不论多么巨大,作为一个有限的物质体系 ,也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暴涨模型把传统的大爆炸宇宙学与大统一理论结合起来,认为观测宇宙中的物质与能量形式不是永恒的,应研究它们的起源。它把“无”作为一种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把“无”和“有”作为一对逻辑范畴,探讨我们的宇宙如何从“无”——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转化为“有”——已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这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一定意义。
时空起源 有些人认为,时间和空间不是永恒的,而是从没有时间和没有空间的状态产生的。根据现有的物理理论,在小于10-43秒和10-33厘米的范围内,就没有一个“钟”和一把“尺子”能加以测量,因此时间和空间概念失效了,是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物理世界。这种观点提出已知的时空形式有其适用的界限是完全正确的。正像历史上的牛顿时空观发展到相对论时空观那样,今天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建立新的时空观。由于在大爆炸后10-43秒以内,广义相对论失效,必须考虑引力的量子效应,因此有些人试图通过时空的量子化的途径来探讨已知的时空形式的起源。这些工作都是有益的,但我们决不能因为人类时空观念的发展或者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上无法度量新的时空形式,而否定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
人和宇宙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人择原理的提出和讨论,出现了人类存在和宇宙产生的关系问题。人择原理认为 ,可能存在许多具有不同物理参数和初始条件的宇宙,但只有物理参数和初始条件取特定值的宇宙才能演化出人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种允许人类存在的宇宙。人择原理用人类的存在去约束过去可能有的初始条件和物理定律,减少它们的任意性,使一些宇宙学现象得到解释,这在科学方法论上有一定的意义。但有人提出,宇宙的产生依赖于作为观测者的人类的存在。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现在根据暴涨模型,那些被传统大爆炸模型作为初始条件的状态,有可能从极早期宇宙的演化中产生出来,而且宇宙的演化几乎变得与初始条件的一些细节无关。这样就使上述那种利用初始条件的困难来否定宇宙客观实在性的观点失去了基础。但有些人认为,由于暴涨引起的巨大距离尺度,使得从整体上去观测宇宙的结构成为不可能。这种担心有其理由,但如果暴涨模型正确的话,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一定有可能突破人类认识上的困难。
宇宙
宇宙,是我们所在的空间,“宇”字的本义就是指“上下四方”。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而地球仅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
而太阳系又仅仅定居于银河系巨大旋臂的一侧;
而银河系,在宇宙所有星系中,也许很不起眼……
这一切,组成了我们的宇宙:
宇宙,是所有天体共同的家园。
宇宙,又是我们所在的时间,“宙”的本意就是指“古往今来”。
因为,我们的宇宙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也有着诞生和成长的过程。现代科学发现,我们的宇宙大概形成于二百亿年以前。在一次无比壮观的大爆炸中,我们的宇宙诞生了!(这就是著名的“大爆炸”理论。)
宇宙一经形成,就在不停地运动着。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在膨胀着,星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宇宙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边界,更没有诞生与毁灭,只有一个个阶段的结束与开始,我们现阶段的宇宙大概形成于二百亿年以前。在一次无比壮观的大爆炸中,这阶段的宇宙开始了!最新研究表明,大爆炸孕育于黑洞中,黑洞将所有物质,包括光子在内压到一个点,这时连电子,中子,质子等都已不存在(究竟是什么物质比电子还小呢?当代科技无法解释,暂称为夸克),这时发生了比核聚变更高等级的爆炸,这种爆炸的范围至少波及数十亿光年,又一个新的宇宙纪元就诞生了.题名]:宇宙
[英文缩写]:
[英文]:universe;cosmos
[解释]:
物质现象的总和。广义上指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狭义上指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后者往往称作可观测宇宙、我们的宇宙,现在相当于天文学中的“总星系”。
词源考察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战国末期的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与宇宙相当的概念有“天地”、“乾坤”、“六合”等,但这些概念仅指宇宙的空间方面。《管子》的“宙合”一词,“宙”指时间,“合”(即“六合”)指空间,与“宇宙”概念最接近。
在西方,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cosmos,在俄语中叫кocMoc ,在德语中叫kosmos ,在法语中叫cosm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κoσμoζ,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来,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 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
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 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作了幼稚的推测。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纪 ,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
台风利奇马会在山东登陆吗?山东暴雨积水路段未来天气
打算去山东旅游的朋友,请放弃旅行。山东未来天气不太好,暴雨过后部分路段有积水。当你出去的时候请小心。那么山东的天气怎么样?和边肖一起看一看。
会登陆山东吗
预计,“利奇马”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穿过浙江、江苏后,将于明天中午前后移入黄海西部海域,并将于明天傍晚到夜间在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再次登陆(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8-10级,20-25m/s)。
台风“利奇马”周边云系将于10日夜间开始影响山东,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山洪等次生灾害。
根据目前气象资料分析,预计10日夜间至12日,山东中东部有强降雨,鲁东南、鲁东及半岛有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其他地区有雷雨或阵雨。
同时,预计黄海中部、黄海北部、渤海海峡、渤海自南向北将有9~11级阵风12级以上的大风,半岛将有8~9级阵风11级以上的大风。
气象部门预测,本次台风降雨将有助于补充水源和水库蓄水,缓解旱情。但部分地区可能发生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城乡内涝等次生灾害。还要防范沿海地区大风风暴潮带来的灾害。
由于台风利奇马的走向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气象部门表示将密切监视,加强跟踪研判,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报预警。
今天凌晨1点45分左右,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浙江温岭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30百帕。今天凌晨5点,“利奇马”减弱为台风级,中心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也就是北纬28.6度,东经121.0度。外围最大风力13级(4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55百帕。
受其影响,近3小时,台州、宁波、温州、丽水、绍兴东部等地出现50毫米以上降水,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8~10级大风,沿海部分海域出现12~14级大风,局部10~15级大风,局部16~17级大风;最大累积雨量为黄岩区司前坳村196.2毫米,最大风速为温岭石塘镇三蒜岛61.4米/秒。
易积水路段
青岛
据市气象局预报,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预计将于8月10日至12日在山东半岛南部沿海登陆,影响青岛。大风大雨时,海边风浪大,容易脱险。瞬时强降雨可能造成辖区部分低洼路段积水,给人和车辆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请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恶劣天气下,要选择安全的出行路线,避开危险区域和低洼易积水路段,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市南区前海线汛期风险区
南海一线沿线有10个汛期高风险区域,分别是周边的小麦岛、奥帆中心一线、五四广场一线、太平湾花石山庄至锦绣花园海域、汇泉湾、第一海水浴场、第二海水浴场、栈桥两侧区域、八大峡广场、团岛。低风险区有五个,分别是第六海水浴场、小青岛公园周边、临海鲁迅公园一线、第三海水浴场、田林花园、音乐广场一线。
市南区18处低洼易积水路段
西陵峡路(太平路至西陵峡路段)、广州路(神仙路至云南路段)、神仙路(广州路至河北路段)、燕儿岛路书城入口、延安路文登路路口、太平路常州路路口东北角、南海路汇泉王朝大酒店入口、正阳关路紫荆关路路口、山东路右转至香港西路、东海路海信大厦门口、延安三港西路确山路路口(东向西)、镇江南路南向北下坡路段、南京路江西路路口东北角、福州路宁夏路路口东20米、宁夏路大润发路段、宁夏路吴兴路路口、山东路澳柯玛桥下。
高密
沂水路、凤凰街与利群路交叉口以北(惠民银行门口)、密水街与永安路以西(湖滨花园北门)、永安路与长风街交叉口、人民街东关小学、中国银行、甄宓街、顺河路至利群路、振兴街、顺河路至利群路、顺河路。凤凰街东端第一铁路桥、方嘉路北端第一铁路桥、凤凰街与曙光路、人民街与方嘉路交叉口、平日路与青龙街交叉口、高速夏庄长征桥、高速夏庄中心街大桥、高速夏庄五七路大桥、高速宜安大道、高速许昕路、青银高速官舟路大牟家张湖大桥、青银高速大牟家周菜康城街及以东姚各庄邮局附近的铁路涵洞、旅游路中段的高速公路涵洞、张之路芝兰庄处的涵洞、高蔡路康庄立交桥处的涵洞、蔡站立交桥处的涵洞。
青州
暴雨天气容易造成部分道路积水严重,给市民出行带来安全隐患。在此,边肖提醒广大市民,遇强降雨注意绕行低洼积水路段,确保出行安全。
边肖梳理了我市城区5个渍涝点的绕行路线。为了确保安全,主要道路都被绕行了。按照渍水从重到轻的原则,公布如下:(从南到北)
1.玲珑山铁路立交桥涵洞
路线一:玲珑山路启程路横王府路(立交桥后)明祖山路玲珑山路。
路线二:玲珑山路龙山路海岱路集山路玲珑山路
2.驼山路铁路立交桥涵洞
绕行路线:驼山路启程路横王府路(过铁路立交桥后)明祖山路驼山路。
3.益王府路与范公亭路交叉口
路线一:益王府路海岱步行街海岱路水笙路益王府路
路线二:益王府路欧园北路昭德路水笙路益王府路
4.海岱路铁路立交桥涵洞
绕行路线:海岱路药王山路益王府路(立交桥后)北海路海岱路。
5.昭德路铁路立交桥涵洞
绕行路线:昭德路药王山路益王府路(立交桥后)香山路昭德路。
未来天气
具体来说,预计10日,暴雨主要集中在山东中东部地区,以鲁南地区最为猛烈。届时,临沂、日照、枣庄、潍坊、烟台、青岛将是暴雨集中区,青岛、潍坊、日照将有暴雨甚至大暴雨。
到11日,山东中东部的暴雨将继续加大。届时,济南、滨州、东营、淄博、潍坊、日照、青岛、烟台、威海将普遍出现暴雨以上的降雨,特别是东营、潍坊、青岛、烟台、威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