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学习英语记单词的方法 高职生背单词,一本书总单词300多个

2.像若贝尔这样的人有哪些

关于学习英语记单词的方法 高职生背单词,一本书总单词300多个

杭州天气预报10天背单词_杭州天气预报10天准确

一、合成记忆法

有些汉字,比如“明““解“等属于合成字。“日“即太阳,是白天光明的来源;“月“即月亮,是黑夜光明的来源;所以“明“就“日“和“月“两个字合成而来。又,古时候人们宰牛是将“刀“放在“牛“的“角“后开始将其解体的,所以,“解“字就由“角““刀和“牛“三个字合成而来。在英语词汇里有与此类似的合成词,这些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独立意义的子词组合而成的, 1. football n. 足球,足球比赛

〔foot脚、足,ball球;主要靠脚踢来进行的球赛〕

2. himself pron. 他自己,他亲自

〔him他,self自己〕

3. overcome vt. 战胜,克服

〔over越过,come来;努力地越过各种障碍而来〕

4. sometime ad. 将来某个时候,过去某个时候

〔some某一,time时候〕

5. widespread a. 分布广的,散布广的

〔wide宽广的,spread散布、蔓延〕

二、构词分析法

就像汉字由偏旁部首组成一样,许多英语单词也是由词根、词缀按照一定的逻辑联系构成的。单词数量虽然浩瀚如海,但常用的词根、词缀数量和汉字的偏旁部首差不多,只有二三百个。若利用词根、词缀对英语单词进行构词分析和解形释义,单词既好认又好记,词义一目了然。如果像归纳分析同部汉字那样归纳分析同根的英语单词,还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很快地记住一组组的单词。

词根是一个单词的核心部分,它表示单词的基本词义。有的词根能单独使用而成为单词,叫做“自由词根“或“根词“。前缀是加在词根或单词前面的部分,它具有一定的含义,能改变、限制或加强词根和单词的含义。前缀的表示方式是在字母或字母组合后面加一短横,如in-。后缀是加在词根或单词后面的部分,对词根和单词的意义进行补充。常用的后缀有名词后缀、动词后缀、副词后缀和形容词后缀四种形式。后缀的表示方式是在字母或字母组合前面加附一短横,如-er。中缀是在单词里起连接作用的字母或字母组合。

1. advise vt. 劝告,建议

〔前缀ad-对、向,词根vis看,-e动词后缀;就某件事应该如何做向别人提出自己的看法〕

2. invisible a. 看不见的,无形的

〔前缀in-不、无,词根vis看,形容词后缀-ible可…的;不可能被看见的〕

3. revise vt. 复习,修改

〔前缀re-再、又,词根vis看,-e动词后缀;为了究错而再次查看〕

4. television n. 电视,电视机

〔词根tele远,词根vis看,-ion名词后缀;通过电波由远处传来可供观看的图像〕

5. visual a. 看得见的,视觉的

〔词根vis看,形容词后缀-ual…的;看得见的〕

注意:①同一词根或词缀有变体形式,词根、词缀也存在着同形异义、异形同义的情况。②读者在初学时不宜孤立地背记词根和词缀,要在常用词汇的构词分析中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地学习和记忆词根、词缀等构词知识,否则越学越糊涂。

三、借梯上楼法

对于常用的汉字,我们已基本上烂熟于心,若利用汉语拼音为中介与英语单词进行奇特联想,就能既快又牢地记住英语单词。在此,我们将汉语拼音比作,记住了单词喻为上楼,故称为“借梯上楼法“。

1. ban n. 禁令,禁止

〔颁〈ban〉布禁令〕

2. die v. 死,死亡

〔谍〈die〉报工作危险,多是九死一生〕

3. hang vi. 悬挂,吊着

〔吊着嗓子,引吭〈hang〉高歌〕

4. pin n. 别针,针饰

〔针饰是精品〈pin〉〕

5. song n. 歌曲,歌声

〔送〈song〉你一首歌〕

四、庖丁解牛法

庖丁解牛法实际上就是合成记忆法、构词分析法以及借梯上楼法融合之后的演变,当属英语单词的“说文解字“之三。

1. ache vi./n. 疼痛 〔一(a)扯〈che〉绷带,伤口就疼〕

2. banquet n. 宴会

〔宴会未过半〈ban〉,宾客却〈que〉退〈t〉席〕

3. career n. 生涯,职业

〔家长都关心(care),儿〈er〉子的职业〕?

4. desire v./n. 愿望,要求

〔愿望得〈de〉到满足,先生(sir)见到嫦娥〈e〉〕

5. island n. 岛,岛屿

〔岛是(is)水中的陆地(land)〕

6. panda n. 小熊猫

〔小熊猫盼〈pan〉长大〈da〉〕

7. rare a. 稀有的,难得的

〔人〈r〉是(are)稀有的高级动物〕

8. shoulder vt. 肩负,承担

〔应该(should)让儿〈er〉子肩负重任〕

9. tenant n. 房客

〔房客一巴掌,揍扁十(ten)蚂蚁(ant)〕

10. weather n. 天气,气象

〔我们(we)正在(at)听她(her)预报天气〕

五、明察秋毫法

英语词汇中的同音词、近音词和近形词也不少,着重留意它们的不同之处,进行辨异对比,就不会再轻易地张冠李戴了。

Where和wear,sea和see都是同音词,duck与dark是近音词,这些单词很多,要多积累才行,对于听力也是要着重辨别的。

近形词:

Complement补充

compliment赞扬

如何记呢,后者有个“啊”音,这恰恰是我们汉语中赞扬别人时说的一个感叹词,比如:“啊,你的裙子好漂亮!”所以,带i的就是“赞扬”的意思喽! 转载自DK英文学习方法O(∩_∩)O~但是有些没规律又不太长的死记下来也不错哦!希望对你有所启发!Does that ring a bell?

像若贝尔这样的人有哪些

我想会是很多的,我帮你整理了一下,你可以看看:

爱迪生: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

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罗尼·汤普森:

冰人罗尼·汤普森

当绝大多数地质学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在地球南北两极地区的时候,罗尼·汤普森锁定的却是长期不受学术界重视的热带冰河领域。我们居住的地球正日趋变暖,多年致力于热带冰河研究的美国冰河地理学家罗尼·汤普森正努力赶在积雪消融之前,攀登更多的高峰,收集记录能反映地球气候变迁等的宝贵的信息冰核。

几年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冰河地理学家罗尼·汤普森站在东非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顶,仔细观察着他的同事递过来的一块柱形冰核。凭着近四分之一个世纪来饱经风霜的职业眼光,他一眼看出玻璃般光滑的冰核表面其实布满了小眼。这可不是空气偶尔渗进而形成的小气泡,而是冰雪融化后,雪水流淌时留下的沟槽痕迹。从这里传递出的可不是一个令人乐观的信号。

冰核表面的小眼证实了汤普森的推测:东非乞力马扎罗山地区的气温正迅速攀升,覆盖山顶的层层积雪有可能在15年内消融殆尽。如果真是如此,曾被欧内斯特·海明威形容为“伟大,崇高,令人难以置信地洁白”而在世人心中不朽的乞力马扎罗山,终将无奈地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碎片。为慎重起见,汤普森和他的同事设法把这些冰核样品带回了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前些时候在环热带高山考察中获取的地质样品一道,放在他们的超低温极地冷藏柜里。

在这以后的 5 年时间里,汤普森从这些五花八门的地质藏品里发掘出了许多更有价值的东西。高山上的陈年冰核如同树木年轮,长年扮演着大自然的忠实记录员角色,为所在地区相当精确地记录了一份几个世纪里温度和降水量等气候变化的信息。正是得益于汤普森这种长年孜孜以求的“地质解密”工作,这些珍藏于大自然天然图书馆中的宝贵资料才不会在冰雪消融后丧失殆尽。

令人欣慰的是,汤普森已经抢救并破解出了许多地质记录。例如,1983年从采自秘鲁南部奎尔卡亚冰峰的样品中,他重建了一份近1500年来秘鲁的气候从湿润到干燥的变化过程,可作为该地区1500年来文明兴衰的自然注解。1987年他又成功解读了中国青藏高原近 4 万年的地质演变史,紧接着又于1992年成功解读了中国古老冰层近76万年的演变史。除此之外,汤普森还有力地证明了,从美洲南部的安第斯山脉到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的环热带冰河地带,在 2 万年前的气候比现在科学家们设想的要寒冷得多。

巴斯德:

巴斯德的探索

巴斯德·路易斯(LouisPasteur),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一样,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他也是一位科学巨人。

巴斯德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这位法国化学家发现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灭那些让啤酒变苦的恼人的微生物。很快,“巴氏杀菌法”便应用在各种食物和饮料上。(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由于发现并根除了一种侵害蚕卵的细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他意识到许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于是建立起了细菌理论。

路易·巴斯德被世人称颂为 “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他不仅是个理论上的天才,还是个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他于1843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双晶现象研究”和“结晶形态”,开创了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1856年至1860年,他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础的发酵本质新理论,1857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1880年后又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此外,巴斯德的工作还成功地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

巴斯德被认为是医学史上最重要的杰出人物。巴斯德的贡献涉及到几个学科,但他的声誉则集中在保卫、支持病菌论及发展疫苗接种以防疾病方面。

巴斯德并不是病菌的最早发现者。在他之前已有基鲁拉、包亨利等人提出过类似的假想。但是,巴斯德不仅热情勇敢地提出关于病菌的理论,而且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的正确性,令科学界信服,这是他的主要贡献。

显然病因在于细菌,那么显而易见,只有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才能避免得病。因此,巴斯德强调医生要使用消毒法。向世界提出在手术中使用消毒法的约瑟夫.辛斯特便是受了巴斯德的影响。有毒细菌是通过食物、饮料进入人体的。巴斯德发展了在饮料中杀菌的方法,后称之为巴氏消毒法(加热灭菌)。

巴斯特50岁时将注意力集中到恶性痈痕上。那是一种危害牲畜及其他动物,包括人在内的传染病;巴斯德证明其病因在于一种特殊细菌。他使用减毒的恶性痈疽杆状菌为牲口注射。

1881年,巴斯德改进了减轻病原微生物毒力的方法,他观察到患过某种传染病并得到痊愈的动物,以后对该病有免疫力。据此用减毒的炭疽、鸡霍乱病原菌分别免疫绵羊和鸡,获得成功。这个方法大大激发了科学家的热情。人们从此知道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免除许多传染病。

1882年,巴所德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同年开始研究狂犬病,证明病原体存在于患兽唾液及神经系统中,并制成咸毒活疫苗,成功地帮助人获得了该病的免疫力。按照巴斯德免疫法,医学科学家们创造了防止若干种危险病的疫苗,成功地免除了斑彦伤寒,小儿麻痹等疾病的威胁。

说到狂犬病,人们自然会想到巴斯德那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在细菌学说占统治地位的年代,巴斯德并不知道狂犬病是一种病毒病,但从科学实践中他知道有侵染性的物质经过反复传代和干燥,会减少其毒性。他将含有病原的狂犬病的延髓提取液多次注射兔子后,再将这些减毒的液体注射狗,以后狗就能抵抗正常强度的狂犬病毒的侵染。1885年人们把一个被疯狗咬得很厉害的9岁男孩送到巴斯德那里请求抢救,巴斯德犹豫了一会后,就给这个孩子注射了毒性减到很低的上述提取液,然后再逐渐用毒性较强的提取液注射。巴斯德的想法是希望在狂犬病的潜伏期过去之前,使他产生抵抗力。结果巴斯德成功了,孩子得救了。在1886年还救活了另一位在抢救被疯狗袭击的同伴时被严重咬伤的15岁牧童朱皮叶,现在记述着少年的见义勇为和巴斯德丰功伟绩的雕塑就坐落的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外。巴斯德在1889年发明了狂犬病疫苗,他还指出这种病原物是某种可以通过细菌滤器的“过滤性的超微生物”。

巴斯德本人最为著名的成就是发展了一项对人进行预防接种的技术。这项技术可使人抵御可怕的狂犬病。其他科学家应用巴斯德的基本思想先后发展出抵御许多种严重疾病的疫苗,如预防斑疹伤寒和脊髓灰质炎等疾病。

正是他做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实验,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微生物的产生过程。巴斯德还发现了厌氧生活现象,也就是说某些微生物可以在缺少空气或氧气的环境中生存。巴斯德对蚕病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他还发展了一种用于抵御鸡霍乱的疫苗。

人们以常将巴斯德同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比较。琴纳发展了一种抵御天花的疫苗,而巴斯德的方法可以并已经应用于防治很多种疾病。

国内的:

黄荣辉

气象专家黄荣辉的故事

当世界性气候异常使一般人开始注意太平洋上的“厄尔尼诺”现象、大陆上的高原热源时, 黄荣辉却 已对导致这些现象的大气行星波动机制,进行了开拓性探索。他提出:必须在垂直方向上把大气分成很多层次才能正确描述这种波动,并在世界上最早把大气分成34层来研究准定常行星波。

他的成就引起国际同行的重视,那是1981年。到1986年,他借助电子计算机分析了几十万个数据,编了几万条程序,发表了二十多篇论文,从而对准定常行星波的物理成因、传播规律及及其异常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并发现了这种大气波在三维空间存在两支波导,是沿着两通道进行传播的。这就为进行月——季度的长期天气预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为解开一些气象之谜提出了新的看法。

科学无国界。中国人的成就在国际大气科学界引起一连串的反响:

“我正在撰写一篇回顾文章,很想引用您文章中所得的结果。”此信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在我的文章脱稿之后,中国的黄博士已发表了他用三维多层模式的研究成果,我的结果与他们的结果相类似。”英国一位著名大气动力学家在文章中引用黄荣辉的成果进作了上述说明……

祖国给予黄荣辉更高的荣誉:他的成果荣获中国科学院1985科学进步奖一等奖,他本人于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那么,他是怎样由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中科院院士呢?

黄荣辉出生在福建省惠安县一个非常穷苦的农民家庭,父亲靠给人家当雇工或长工来养活全家。解放前,祖祖辈辈都没有上过学。1949年解放了,家里分得土地,他才上学。由于生活十分困难,没有钱交伙食费,每星期他必须自己从家中挑几十斤白薯和柴草步行约二十公里到学校。再冷的冬天也只穿两件破烂的冬衣,直到高中毕业前,还没穿过一双买的鞋。一双木拖鞋伴他度过了中学时代。他与一位同窗好友合盖一床被子,上学用的文具只有靠有时帮助经济富裕家庭的子弟背书得一点劳务费来购买。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使他退即,反而更激励他勤奋读书,使他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保持的优异的成绩。

195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他是带着家里唯一的一条被子,第一次穿着买来的鞋迈入北大这一引导他认识现代科学的大门。学校给他最高的助学金,还有冬衣和夏衣,有关领导还经常问寒问暖。这使他暗下决心:只胡努力学习才能报答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培养。就是这样一个纯朴的信念使他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回顾1979年开始的准定常行星波研究工作,黄荣辉感叹:“灵感没有帮过我的忙。”是的,他是把中国农民的老黄牛精神和现代科学手段、科学思维相结合来塑造科学家的形象的。

准定常行星波变化缓慢,波长上万公里,比地球半径(6400公里)还长,是进行两周以上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变化预报的关键性动力学问题。进行这样的理论研究,必须从分析浩若烟海的观测资料入手。要在这个领域提出一点新见解、新理论,即使是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也要耗费巨大的心血。黄荣辉同样无捷径可走。

他家老少三代五口人,居住在狭窄的简易筒子楼里。回国后,两个孩子都上学,天天晚饭后,不论乱多大风,下多大雨,他都要到办公室去,直到家人休息之后,他才回去“接班”用报纸把灯挡起来,继续他的研究。

清贫的科研生活,使他和他的爱人获得很强的适应力。吃饭,他不问色香味,塞饱就行;工作累了,他不论睡地铺还是行军床,肩膀一挨铺就睡着。上班时,头脑里不相柴米事,下班晚回家,爱人没意见。对于这样生活,他说:“人不堪其忧我也不改其乐。”

在科学的迷宫,黄荣辉有时可以忘掉一切。一年春节,研究所为每人代购一只鸭子。分鸭子那天,黄荣辉推导有关行星波传播的数学公式,又是很晚才回家。自行车上挂着鸭子,满脑子还是数学公式。到家后,公式没推导完,鸭子不见了。爱人笔道:“你一个活人带一只死鸭还丢了 ? ”谁知鸭子被本所一位同事拾到。这位同事作了一个简单的推理:我们所今天分鸭子,丢鸭子的人这么晚了才回家,这人一定是我所的“书呆子”黄荣辉。

黄荣辉有时有点“呆气”可他更有中国知识分子的志气。

1979年,他由国家派遣赴日留学,两年中,他每日工作14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在机房工作。由于他在行星波动力学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当时的日本气象学会理事长就多次挽留他在日从事研究工作,并负责他在日期间的一切生活费,但他没有答应,如期归国。美国大气研究中心一位气象学家要给他优厚的待遇,促他赴美工作,他婉言谢绝:“国家需要我赴美作合作研究时,我会走的。”直到不久前,国外一所大学还愿提供相当二万多美元的年薪招聘他,他同样没有答应。他对记者说:“我这个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的事业,就在生我养我的中国。”

黄院士曾说:“我是由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中科院院士的,我做的一些事情主要是党多年教育的结果,再就是个人的努力。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有理想,不是为了谋生。对名誉我看得很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精神,要为科学发展扎扎实实做点贡献,为国家为人民解决一点实际问题。”

袁隆平:

好多好多农民对我说:“这个世界上搭帮出了个 袁隆平 ,我们才有了饱饭呷……”在乡下,甚至还有人将袁隆平当做神灵来供奉。袁隆平先生毕生致力于解决人类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工程,早在人们的心中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然而,袁隆平不是神,依然是位凡人。除了杂交水稻,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专业外的丰富感知,更有常人难得的超脱和永远的欢乐人生。

从第一次见面,我和他对视而坐,近在咫尺,就像在电视和报刊上见到那样,他依然精瘦,却气度不凡,身子也特别硬朗,炯炯有神的双眼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我们的话题很广,尤其是谈及杂交水稻而外的东西,诸如人生理念、生活情趣、业余爱好……袁老师更显动容。想不到,这位闻名世界的科学家竟是这般慈祥、谦和,平易近人。他喜好各种运动,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无不涉及;象棋、军棋、围棋、扑克牌之类的兴趣也浓。最最让他骄傲的则是游泳,他在昔日的游泳比赛中还曾有过不小的辉煌。

被救欲救人,小孩童苦学游泳

早在抗战头年,8 岁的他随着父母从汉口逃难来到湖南桃源县。一天,四弟不小心将他从船头挤入滔滔江水,幸遇一位老船工及时搭救,才捡回条命。幼小的他决心要像船工老伯那样学会“划水”,也能在水里救人。

接着,他们又举家逃到重庆。夏日,每逢放学回家,最惬意的事便是去长江边上戏水。先学狗扒式、打浮拳,再学蛙泳,很快就会了,却总嫌速度不够快、不过瘾。要去救人,太慢了怎么行?几经苦练苦学,终于又学会了“自由式”。10岁还不到的一个孩子,竟胆大包天,敢于去横渡长江了!

1947年,他家已经迁回汉口。湖北省举行游泳比赛时,他正在念高一,虽说十六七岁了,却个头瘦小、不显眼,体育老师不同意他参赛。他却暗自穿了运动服,搭了另一个参赛同学的自行车,巧妙地闯进赛场,竟一举获得汉口赛区男子自由泳第一名和全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

自此,袁老师的“游兴”更浓,长盛不衰。在安江农校教书期间,一有时间便泡进沅江;长住海南搞杂交稻育种繁殖的日子,夜深了,还要去大海的风浪中搏击一番……

如今他虽至古稀之年,却依然那般精爽,还不时忙里偷闲,携老伴去游泳池舒展舒展身子。在游泳馆里,他时而在岸上谈笑风生、指点他人游泳;时而跃入池中,游上几个来回,犹如蛟龙戏水。有几个小伙子自恃泳技不凡,要与老人比速度。比蛙泳,小伙子们全都输了;又改比自由式,袁老乐呵呵地说:“那你们就更要输了!”果然。

他说至今体质不错,记忆力还蛮好的,都得益于游泳等体育活动的常年锻炼。练就了顽强的意志,练出了健康的体魄,才有可能对事业执著追求……

音乐解寂寞 三十年琴声不绝

谈及音乐,袁老师更有种特殊的感情。天份甚高的他,无师自通,小提琴拉得满不错,后经老师点拨,更是技高一筹,便与琴结下不解之缘。

早年,自幼在都市里长大的他,被分配到安江那个穷山窝窝里工作,一晃便是三十几度春秋。大凡皓月高悬或繁星闪烁的夜晚,他准会深情地拉上一首《梦幻曲》、《蓝色的多瑙河》,或舒伯特的《小夜曲》……娱己娱人娱生活。

他坦然地表白,他不排斥现代流行音乐,但却更喜欢传统的民族音乐。他对贺绿汀特别推崇,认为贺绿汀先生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音乐家,不同风格的歌曲,都写得非常到位,要么雄浑、刚健、激励人心;要么曲折委婉、情意绵长、诱人抒怀。像《游击队之歌》,节奏明快、旋律清新,巧妙地表现了抗日战士的机警、灵活和无畏的精神面貌;而《秋水伊人》则是贺绿汀抒情歌曲的典型代表作。“我特别喜欢这首歌。可‘’中,却将它作为‘封、资、修’的靡靡之音来批判……”

说话间,袁老师还特意从书房里搬出一架雅马哈电子琴来,说是去日本讲学时带回来的,还不错。他一边说,一边接通电源,随意调整着各个控制钮,咚咚咚地试了几下,便弹起了《游击队之歌》。他那熟练的演奏技巧,把我带进了无尽的遐想……

知识要更新 日背单词一百个

前不久,我又去马坡岭杂交水稻中心看望袁老师,他正在为来自非洲、亚洲各国的水稻专家讲课,我便也挤了进去。只见他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语调抑扬顿挫,神情风趣幽默,在三尺讲台上那般自信,那般潇洒。学员来自十几个不同的国度,他们提问中所用的英文,难免夹杂着各国的地方口音,可袁老师都能听懂,无须翻译的任何帮助,便对答如流,甚至还能幽默地模仿各个国家学员的不同口语,这就奇了!

他的夫人邓哲老师告诉我,袁隆平特别喜欢读书,每次出差,当地的书店他是必定要去逛的。晚上睡觉前也总要看看书,像是在用读书的方式催眠,看着看着便进入了梦乡。

他读书涉猎范围很广,除了专业方面的,也看国内外名著,像《泰戈尔情诗》、《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简爱》、《呼啸山庄》等,且喜欢读英文版的,他认为这也是学习外语的一种方式。他说:“多掌握一门外语,就等于多打开了一扇知识的大门。”

袁老师的外语功底厚实,除了儿时深受通晓英文的母亲的影响熏陶外,本人的痴迷、勤奋及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和驾驭的天赋,更是他成功的筹码。在安江那个山寨小镇呆了几十年,他的英文几乎丢光忘尽了,为了知识更新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他决意重新把英文找回来。

他挤出时间看书、查词典、听收音机、背英语单词,进行强化训练。他说他曾强迫自己每天背单词 100 个,这样,即使丢掉了一半,也还记下了四五十个。年深月久,他的词汇量已相当大,涉及面又广,无论专业语汇,还是生僻词语,都反应敏锐、发音标准而地道,完全能作为一种熟练的语言与国外交往。他遍访数十个国家,无论是讲学、学术交流、参观访问,从来不依靠翻译。

事业加娱乐 创新者永远年轻

杂交水稻,使得他这一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田垅里艰难地度过。为了节省时间,他从自行车转而改骑摩托车去田边,很快就感受到了这玩意的快捷与方便。没料到,玩摩托、飙车竟又成为了他人生的一大乐趣。

哪丘田里的秧苗分蔸了、扬花了、结穗了……都让他牵挂不已。时不时便跨上摩托,“嘟嘟!”一溜烟就泻下马路,蹿进小径,溜上田埂。矫健的身影闪动在一丘丘绿意葱茏或金黄灿艳的稻田里。二十几年下来,他先后换八、九辆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不同功率的摩托。早先,他热衷于玩进口车,近年则对国产摩托情有独钟了。至今,70余岁高龄的袁隆平,对于“摩托”痴心未改,仍然驾着摩托在田间转。

在访问袁隆平的日子里,他曾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其实,我最大的兴趣是和年轻人在一起。年轻人朝气蓬勃,敢打敢拼,才是我们事业的希望。常和年轻人在一起,我就觉得自己还年轻,也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这样的人太多了,想要更详细的资料你可以上百度去搜索一下.我就介绍到这里吧